龙虎山栈道方便游客 被疑破坏坏境
“世界自然遗产”龙虎山沿着山崖修建了一条全线长3180米的旅游栈道,将景点的大部分景点串联起来,不仅大大节省了游客的旅游时间,也带给我大家全新的体验。但一些专业人士也指出,栈道的修建对景区本身的自然环境有不小的破坏。
旅游栈道沿崖而建
这条栈道串起浴仙池、蜡烛峰、象鼻山等30多个景点,游客只须步行1个多小时,几可游遍龙虎山主要景点。在龙虎山已跻身“世界自然遗产”的背景下,这条“带给游客全新的视觉体验”的栈道,招致部分游客“破坏遗产”的质疑。
旅游栈道沿崖而建轨枕立柱嵌入崖壁
11月23日,天色晴好,虽非节假日,龙虎山景区内仍游客众多。一条新近完工的栈道蜿蜒在丹霞地貌的悬崖上。记者现场看到,栈道入口处位于浴仙池,在池面蜿蜒数百米后,或沿崖壁而上,或穿行在崖壁缝隙之中,转角处和接近地面处则用承重柱支撑着轨枕。水泥浇筑的粉色轨枕和立柱一根根嵌入崖壁,嵌入处多有钻孔留下的灰白粉浆。
去年“申遗”成功景区承诺“保护”
景区附近村民介绍,施工期间,排衙峰上脚手架林立,搅拌机轰鸣,崖壁钻孔声不断,每天有大批工人施工,现场灰尘一片。
2010年8月1日,龙虎山、龟峰等丹霞地貌正式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申遗”成功后,时任龙虎山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吴文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一定会始终将保护自然遗产放在第一位,履行好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
景区称栈道修建区域属展示区可开发利用
对于在悬崖上修建栈道,龙虎山景区管委会宣传部部长童丽芳告诉新法制报记者,之前一直有游客反映景区线路单一、行程短等问题,为丰富旅游线路,带给游客全新的视觉体验,栈道项目在去年提上议事日程。今年2月19日,栈道正式开工,竣工后的栈道让原先目不能及的风光尽收眼底。
童丽芳称,修建栈道综合权衡了地质历史、美学景观、生态生物、人文价值等多方面因素,施工时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尽可能不破坏植被和山体结构。已经修建栈道的崖壁,属于遗产地三区(禁限区、有限利用区、展示区)之一的展示区,可进行开发利用。
童丽芳称,栈道项目的规划也是由省建设厅专家主持编写,经专家评审考核后,管委会就栈道项目向鹰潭市政府报批。
部分游客担心此举破坏“遗产”
今年国庆期间,栈道刚开放不久,龙虎山当地一家宾馆老板回忆当初游客对此的反响时说:“有称赞的,也有担心的,有游客说自然的完整保护,才是可贵的。”
如果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龙虎山的旅游栈道算是一种破坏,但也为景区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当前,如何开发景点的旅游价值和保护景点的神态环境,已经成为做多旅游景区面临的重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