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引进幸福新时代
京沪高铁给今年两会注入了新元素、新动力。1318公里铁路线上奔涌着发展的热潮,全国人大代表们则把沿线人民对这条钢铁大动脉的情感带进了人民大会堂。
如同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态的缩影,这条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7省市的高速铁路也堪称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缩影。京沪高铁沿线会聚了中国1/4的人口,有着占全国GDP总量40%的经济规模,连接起“环渤海”和 “长三角”两大经济圈。
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开通的那一刻,让世界震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6月30日15时,在北京南站宣布,京沪高铁正是开通,并和广大乘客一起乘坐京沪高铁,分享京沪高铁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承载着中国铁路光荣与梦想的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是中国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长1318公里,共设车站24个,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京沪高铁可以说是一条真正的“黄金通道”。据了解,在上世纪20年代,陈独秀从北京到上海,是通过坐骡车、上轮船、转火车、远距离步行,足足走了几天几夜。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最快不到5小时就可以到达,下午就可以赶回当地,千里京沪一日不再是神话。京沪高铁已经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京沪高铁举世属目,是祖国强大的展现,是民族骄傲的盛事,是改革30多年来,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取得的辉煌成果。
民建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张兆安代表向记者总结了乘坐高铁列车的四大好处,“节省时间、乘坐舒适、服务优良、安全准时。”江苏启东中学校长王生代表则是第一次乘坐高铁列车。“感觉非常好。”他认为,高铁改变了人们的距离观念,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希望我们国家的铁路事业越来越好,方便老百姓的出行。”山东代表团的进京行程从去年乘坐动车组列车的3个半小时变成今年乘坐高铁列车的1小时40分钟。“现在济南到北京非常方便,高铁、动车组、普通列车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需求。”济南公交恒通公司副经理吴倩代表谈起自己和身边亲友的感受时说。只要话题涉及这条象征中国经济腾飞的高速铁路,每一个代表都充满自豪。
仅以京沪高铁为例,它将京沪间的行程缩短到不足5小时,从根本上缓解了京沪间铁路运输的紧张局面,改善了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吴强代表透露,自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以来,日发送旅客最高达20.4万人。2011年,全国18条高铁线路共运送旅客4.4亿人。
其实,京沪高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沿线各省市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各参建单位和十余万建设大军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身工程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加强科学管理,推动技术创新,确保了工程建设有序顺利推进。经过10多万铁路建设者夜以继日、埋头苦干历时3年多,建成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成为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在中国铁路史上筑起了一座丰碑。
如今人们已经达成了共识,高铁开到哪里,哪里的经济就火爆。中国高铁不仅扩大中国铁路运输能力,方便、实惠了老百姓出行,降低全社会的运输成本,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铁路网的脉络越来越完善,中国铁路的运能越来越强大,人们出行必然带来的是更多安全、舒适、方便、快捷, 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缓解中国交通压力,更关键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用不言而喻。
当然,京沪高铁在开通磨合期时段,出现了部分小故障,耽误了人们的行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吸取教训和不断研究的铁路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磨合,以及铁路部门不断地追求技术完美,最终使京沪高铁越来越顺畅。党和政府对中国高铁安全极为关注和重视,高铁没有安全就没有可信度,高铁运行密度大,安全一旦出了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广大铁路职工已经把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名职工的脑海里,深深懂得安全责任大如天。
我们有理由坚信,在200多万铁路职工共同努力下,铁路人有信心、有能力确保着高铁绝对安全,因为中国高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并积极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铁路安全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并在全路开展让“人民满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