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宿迁三次和铁路失之交臂 宿淮铁路将圆宿迁铁路梦
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后,逐渐取代了京杭大运河的交通运输地位,成为连接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然而很少有人会知道,这条连接天津和南京浦口的铁路其实是临时改道,原本经过宿迁的这条铁路,因为这次改道,最终让江苏宿迁成为到目前为止唯一一座城区周边没有铁路的地级市。事实上,清末民初至今的一百年里,宿迁至少三次和铁路失之交臂。
民间报纸收藏家张用贵向扬子晚报记者展示了这份《舆论日报》头版上方译电中一段“柏林电”的文字:“津浦铁路借款三百万镑,内一百八十九万镑在德国,招募现已招足,逾额二倍至于在伦敦,分招之一百十一万镑亦已募齐,计逾额二倍有半,券价每百镑计涨二厘五云。”
张用贵向记者介绍,这段文字说的是英国和德国关于津浦铁路的筹款情况。不过,清政府开始计划修路时并非是报纸上所提到的津浦铁路,而是经天津、山东过徐州,延宿迁、淮安、扬州一线最终到达镇江的津镇铁路。这条由英国人制定、历经波折的中国第一条铁路,也开启了宿迁人百年来纠结的铁路梦。
1863年,洋务运动如火如荼的中国,一个叫麦克唐纳・史蒂文森的英国工程师为中国制订了第一个铁路线路计划,要修建一条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当时他提交的方案是“从镇江经过天津、北京作为扬子江流域的一条大干线”。按照史蒂文森的最短路线规划,宿迁是铁路的必经之地。不过当时清政府内部的保守派占上风,拒绝接受洋人的铁路计划。网上订火车票就上114.票务网
然而,清政府无力阻止英德修建铁路的步伐,最终同意由民间铁路公司修筑铁路。1896年,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容闳提出借外国资本承办“由天津经山东德州至江苏之镇江府”的津镇铁路得到清政府批准,并从一家英国公司筹得了路款。1889年津镇铁路已经准备动工,图纸显示经过宿迁。不过遗憾的是,这条铁路因为没有向德国人借款,在山东境内遭遇阻挠而宣告失败。
中国民间铁路公司的退出给了英德机会。1898年9月,英、德两国银行和铁路公司在伦敦召开会议,决定承办津镇铁路,夺取津镇铁路所有权和运营权。不过清政府最后决定通过向英德借款并出售运营权的形式,再次启动修筑津镇铁路计划,并于1899年5月签定了借款合同。由于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该工程直到1904年才再次被提上日程。
在宿迁市档案馆查找资料时看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2月17日)第24期《南洋官报》上的一则“铁路改道”的新闻显示:“近探悉津镇铁路已改为津浦铁路(原注:浦即南京对岸浦口),冀与浦汉铁路通声气。”原来,由英国人承办的沪宁铁路也即将开工建造,如此一来,将原来经过宿迁的津镇铁路改道浦口,变成了津浦铁路,让宿迁因此第一次与中国南北铁路交通干线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