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迷上火车票证收藏:小票证反映社会大变迁
7日上午,假日期间的天津市古文化街异常热闹,57岁的市民崔福起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古玩城,照例先在各个摊位上浏览一遍,不时拿起几样邮品钱币细细打量。不少经营者都是崔福起的老朋友,崔福起走上几步就得停下来寒暄几句。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崔大爷,您来啦,等您半天了!”,只见一位摊主迎了过来,把崔福起拉到摊位前,从包里拿出两张老旧的火车票,对崔福起说:“这是给您留着的,昨天有人出高价我都没卖给他,今天看的人太多我就给收起来了。”
崔福起告诉记者:“你看,都惦记我呢,有这些朋友在,我就不怕一大早来‘抓货’的人把好东西抢走了。”崔福起在铁路部门工作了41年,退休后专心搞起了铁路纸品收藏,至今已收集了包括铁路线路图、火车时刻表、火车票、徽章、照片等上万件铁路文献资料,是天津铁路收藏爱好者圈子内公认的个人“铁路博物馆”。
多年收藏经历中的学习和钻研,让崔福起对中国铁路,尤其是天津铁路的发展历史了如指掌,谈起自己的藏品也如数家珍:“火车票的票貌经历了从厚卡纸到软纸再到磁卡票的变化,从不同时期的列车时刻表上还能对比出火车行驶时间的缩短、速度的提高。我还收集了天津站在1954年、1988年、2008年几次扩建改造的历史照片。西站改建投入使用后我也马上就去参观了,简直都不认识了。”
崔福起指着人头攒动的旧货市场说道:“别看交通发展得这么迅速,可是市面上的交通票证却越来越稀少,因为科技发达了,乘坐公交车和地铁都可以刷卡,火车票也实名制了,能流通到市场上的票证就越来越少。但是现在追捧交通类票证的人却很多,因为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带给人们社会进步的‘亲历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临别时,崔福起还不忘嘱咐记者:“有空常来逛逛,我们的历史文化要传承。这几年收藏市场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网络上交流和交换的活动也挺流行的。还有不少刚入门的年轻收藏者到我家里去拜访、咨询。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用收藏活动记录下社会生活的面貌和发展变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