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眉面酱的制作过程繁杂而有序,技术含量高。先把当地产的麦粒碾碎,用龙涎水调和制成飞碟状的麦饼,将麦饼放锅加水煮熟后拿出晒干。晒干后找一个通风的地方,用当地盛产的艾草铺好,把麦饼平铺上去,盖上一层艾草。一个星期之后,麦饼长出“白羽毛”。把麦饼取出洗净“白羽毛”后在烈日下暴晒,暴晒一个多月后将麦饼打碎,按10公斤面团配2.2公斤盐的比例加盐,再加适量的冷开水,搅拌均匀。然后用石磨磨成粉,并加烧开的龙涎水放置瓦缸内再晾晒,晾晒期间要常去搅和酱面。
天气好的时候,早上7时前搅拌一次,然后端着瓦缸去晒太阳,到了晚上,那白色酱液表面就变成铁红色。古眉面酱就是这个铁红色,坚持晒一个月左右,缸内白色酱液全部变成铁红色,这时,不用揭盖早已香溢四邻。
接下来还有两道漫长的工序,先是磨酱,将晒制的粗酱磨成无颗粒的浆糊,接着继续晒酱料:每天翻搅四五次,二三十天后,舀起来成膏状,比牙膏稍硬一点,红里透亮,气味无比芳香,这才算成品。一般来讲,100公斤面粉可以制作130公斤面酱。
做上好的古眉面酱,除了要有生产饱满的艾草、麦子原料、好的酱料配方、独特的制作工艺、制作的时机之外,还要有客观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