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最新收录特产

百度分享
分享到:

贵州特产大全(一共1209个)

织金竹荪 [毕节]

织金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茵之一,被誉为"真茵皇后",其质地脆嫩疏松,能够饱的鲜汤汁,使味道愈见鲜美爽口,宜于烧,炒,扒,酿,烩,涮等各种烹饪方法。对防治高血压,降低胆固醇,抗癌等方面效果显著。 特定品质 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因其具有优美的体姿、鲜美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被人们誉为“真菌皇后”、“真菌之花”。竹荪系古代南方官吏对皇帝的贡品,官商士绅的重大筵宴上亦鲜有可见。 文化典故...详情>>

苗族蜡染工艺 [毕节]

蜡染,本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印染工艺,古称蜡染为蜡缬。据《一切经音义》卷十载:“谓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也”。引伸为细薄、折叠之物和有花纹的丝织品都叫缬。从我国出土的单色染缬绢、两色蜡缬绢等文物中,可以看出丝绸蜡染在古代曾盛 行,后年久失传,现在已没有丝绸蜡染。只有麻布、棉布蜡染。 纳雍苗族的蜡染工艺,是古代蜡染工艺的继承,主要是麻、棉布蜡染。其蜡染的制作,先用自种的火麻、苎麻经多道加工工序织纺...详情>>

沙锅 [毕节]

新猫场沙锅是远近闻名的纳雍县土特产品。每逢县城赶集时,在沙锅市场上,新猫场沙锅系列产品按种类、型号、式样整齐有序地排列摆满市场两旁。产品造型别致,颇有特色:口坦的似盘,底凸的似帽,底平的似盆,肚大的似罐,有嘴的似壶,有把的似瓢,有耳的似罗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锅类、壶类、罐类、缸类、火框类、……品种各异,别具一格。那银灰铮亮的釉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真是琳琅满目。售锅人热情服务,购锅人满意称...详情>>

彝家刺梨酒 [毕节]

纳雍彝家刺梨酒是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的特产。彝家刺梨酒呈桔黄色,酸甜适度,甘美清香。不但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且有治痢疾的特效。 刺梨酒为贵州名优产品,驰名全国,饮誉省内外,前清时就远销京城(北京)。刺梨酒“越黔境乃无”,此说并不为过,确实只有贵州才有这个条件。上面说的只不过是市场上销售的刺梨酒,而纳雍彝家刺梨酒则鲜为人知,它是民族地区的土特产。 彝家刺梨酒是咂酒的又一种,也称竿儿酒。“莲花细剥回子白,...详情>>

彝家水花酒 [毕节]

彝家水花酒 水花酒也是彝家咂酒之一,味道可口,做法简易。用糯米、蜂糖、白开水做原料。 做法:农历九月或十冬腊月用糯米做成甜酒,酿造时酒药要放重一些或者用白酒药,装坛时先将蜂糖放于坛底,再舀甜酒盖上,然后加入凉透的白开水,用泥封固。约三个月后 (泡的时间长更好) 。酿子变成金黄色,透明,味酸甜,入口沁人心脾,是彝家常年必备的饮料,除平时自饮外,逢年过节还用来招待客人。是别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好酒浆...详情>>

纳雍大理石 [毕节]

纳雍大理石分布广泛,主要产地是化作,其次是新房、曙光、水东、锅圈岩、姑开、董地、骔岭、左鸠嘠均有分布。长期以来都是用作铺盖屋面,未能得到广泛开发利用。全县储量近60亿立方米,可逐层开采,单项层厚1-6公分。据专家考证,化作苏麻地一带的大理石,层面清晰平整,为黑色,被专家命名为“纳墨玉”,抗压强度1920kg/cm2,弯曲强度349kg/cm2,(肖氏)硬度51,密度2.67g/cm2。1984年开...详情>>

府茗香翠龙 [毕节]

2005年获“府茗香翠龙”获毕节地区优质农产品,同年“府茗香翠龙”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中国专利二十年优质成果特别金奖。 详细介绍: 贵州府茗香茶业有限公司是纳雍县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成立于一九九八年十月,注册资金200万元。经过八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拥有茶园3500亩,其中有机茶园1186亩,现有员工40人,技术人员12人,研究开发人员2人,办公及加工厂房面积120...详情>>

布依族黄瓜籽 [毕节]

布依族在轿子山下定居后,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 一间茅草房,左侧是一个猪圈,右边是一块菜园子,房后依山一片金竹林,屋前用倒钩刺编织一道栅栏,坡下有一条小沟,常年流水。两岸长着水菖蒲。这里住着一位善良的老妇人,年已逾花甲,大家亲切地叫她王妈。 王妈身体硬朗,勤劳朴实,做事机警,贤淑好客,靠耕种丈夫死时留下的几亩水田过活。平时,凡属绩麻纺线、喂猪养鸡、收拾园圃等家务劳动都是自己动手。亲友们怜她孤苦,每年...详情>>

仲家铜鼓 [毕节]

“仲家铜鼓”就是布依族古老文化的象征。何、罗、王三姓布依族的祖先是重甲兵,故称“仲家”,他们的铜鼓称“仲家铜鼓”。 “仲家铜鼓”是一对,分雌雄,质地、大小、图案、色彩一样,圆形,直径 1 米,厚 0.5 米,重 20 公斤,周围有八只脚,四面有四个套环叫鼓耳朵,中间有八个角,象征八卦,用乌铜锻造,古朴精致,乌黑发亮,美观大方,敲响时声传数里。 相传“仲家铜鼓”是汉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时埋于黔境的军鼓...详情>>

杯子米 [毕节]

“杯子米”是何、罗、王三姓布依族在纳雍河轿子山下从事农耕,喜获丰收后一段传奇的历史。 在轿子山下,原来是荒山一片,三姓人定居后对这片土地进行开垦。他们用原始的耕作方法,披荆斩棘,劈草挖山,开出一块一块的梯田,种植从江西带来的稻种。这里千百年来,未有人种过庄稼,土地十分肥沃,当年种下就获得丰收,稻谷装满囤箩。塔山脚雁鹅田侧大渡口岸边的波倮大田就是当时他们开垦的第一块大田,种出来的稻米称“波倮米”。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