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道出了琢玉的真谛。事实上,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研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琢玉一词是琢的复词,古代琢字本身就专指对玉的加工制作。观赏手中把玩的玉器,皆为人琢之物。古人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材”琢磨璞玉,美玉出焉。唐太宗说过:“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意思就是石中的玉虽然有美的本质,但是没有精细的雕琢,与破瓦乱石差不多了。所以,用行话来说,制玉不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直到近代,中国人一直使用传统工具,如线锯、钢和熟铁制成的圆盘、圆轮、钻床、半圆盘和架以木制的车床来制作玉器。
《诗经·小雅·鹤鸣》有:”它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巧夺天工的古代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他山之石”一类硬度高于玉的刚玉砂、石榴子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碾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所以,对古代制玉不应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直到近代,中国人一直使用传统工具,如线锯、钢和熟铁制成的圆盘、圆轮、钻床、半圆盘和架以木制的车床来制作玉器,清代李澄渊的《玉作图说》详细记载了这种过程。在铁器发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器和砂岩配制而成。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精美的玉器,真是人间奇迹。
琢的主要工具是砣机,而砣机的砣轮带动加水的解玉砂才可以切割打磨玉石,这种运动结构中二者夹着游离状解玉砂才能完成的加工操作,古代称作碾,其操作技法称作碾法。碾不见于《说文》,史籍上见于唐代,北宋时说制砚已多用。南宋已有“碾玉沙”一说,如无名氏《百宝总珍集》,宋史金史亦有。碾法是琢玉工艺中的核心技法,《玉作图说》的一、捣沙图说就很明确:“攻玉器具虽多,大都不能施其器本性之能力,不过助石沙之能力耳。”琢玉技法(碾法)的本质就是如何有效的操作砣轮带动解玉砂加工玉石。这种方法起源于新石器时期早期中国古人的独特创造,是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中探索发明的一项重要的技艺。砣机,这种人工驱动的原始旋转机械无疑影响和带动了以后的所有手工业的发展;如编制、制陶、制铜业。古代改进的砣机和碾法制玉一直流传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被现代电动机械金刚工具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