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又称高杆戏。源于宋,来自于军队庆祝胜利时抛人于空中的娱乐形式,后传入民间。甘谷的高台由山西、河南等外地客商引入,最初落户于安远、磐安、距今有一百余年。高台表演内容以古典小说、传统剧、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中精彩片段为主,由戏剧人物装架组成。特点是:小巧玲珑,惊险干练,古典文雅,清秀大方,造型奇特,生动传神,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固定在特定情景之中。高台制作在20世纪60年代前,主座以大石磨为基座...更多>> 2016-01-14
社火,俗称“秧歌”,是民间各种歌舞形式的总称,广泛流行于全县各地。主要以打击乐或民间小乐队伴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大头娃娃、高台等。甘谷秧歌多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戏剧,特别是一些民间艺人的自编自唱和即兴演出,生活情趣十分浓郁,深受城乡群众喜爱。
以上就是关于甘谷社火的详细内容,如果你还有其他想要了解的特产,也可在我们1...更多>> 2016-01-14
甘谷民间有传统赛社、赛会活动,赛社、赛会在民间称“唱戏”。早在元、明时期,甘谷民间秧歌、社火、戏剧演唱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已开展起来,这主要表现在庙宇和戏楼的修建上。据史料分析,明末清初甘谷就有戏曲活动。清同治以来,剧种以秦腔为主,剧目为历史剧。同治十年(1871),甘谷就有优秀秦腔演员,其中杨全儿最为有名。清光绪十九年(1893),陕西秦腔演员赵安邦、汉中李来甘谷置办戏箱,组织甘谷(主要是...更多>> 2016-01-14
脸谱是指戏曲中某些角色(多为净角)脸上画的各种图案。脸谱源于面具,其渊源可追溯到六世纪的北齐。据《旧唐书·音乐志》及唐段安节所撰《乐府杂录》载: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形貌美丽而勇武,自觉不能使敌人畏惧,故常戴面具出战,勇冠三军。古代制作面具,先以纸糊其胎,而后以水墨丹青彩绘。宋元古剧,上场演员头戴面具,手舞足蹈,而念白与歌唱由后台演员任之。至清末,凡神鬼诸戏,仍保持戴面具只舞不唱的陈规。随着戏曲发...更多>> 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