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区隶属甘肃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东部,是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商贸中心。 全区常住人口128万(2010年)。城关区,东西长20.02千米,南北宽22.6千米,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辖24个街道。 2010年,城关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76.88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3.2%。
历史沿革 夏商周,城关区为羌戎居地。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蒙恬率军10万北击胡,收复河南地,并于次年沿黄河置34个县,在今城关区东岗镇一带设榆中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分陇西、张掖、天水三郡地各二县,置金城郡,辖金城(县治在今西固区)等13县,城关区为金城县地。东汉、三国(魏)、西晋,仍循西汉旧制。东晋十六国时,城关区先后为前秦、后秦、前凉、北凉、后凉、南凉、西秦的金城郡金城县地。北魏改金城县为子城县,城关区属之。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置兰州,领金城郡,郡领子城县,城关区属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在城关区置五泉县,属兰州。炀帝大业三年 (607年),改州为郡,兰州改称金城郡,城关区属金城郡五泉县。大业十三年(617年),西秦霸王薛举据金城郡地,在今城关区庄严寺 (今兰州报社)建府第。唐武德二年(619年),唐平薛举,改金城郡为兰州,并子城县入五泉县,五泉县为州治,城关区属之。高宗咸亨二年(671年),复改五泉县为金城县。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又复五泉县名,同时,废州复金城郡。肃宗乾元二年 (759年),又改金城郡为兰州。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兰州为吐蓄据有。唐宣宗大中五年 (851年),沙州张义潮起兵收复兰州。唐代,城关区为州、郡、县治所。五代至北宋初,城关区先后为吐蔷、党项羌地。宋神宗元丰四年 (1081年),收复,入宋版图。元丰六年(1083年),在隋、唐旧城以北另筑新城,并于黄河北岸再置金城关。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在兰州城置兰泉县,隶兰州,属熙河兰廓路。南宋绍兴元年、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年),兰州为金地。金省兰泉县。城关区为兰州治所,属临洮路。元朝统一中国后,兰州隶陕西行中书省巩昌总帅府辖,城关区仍为兰州治所。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降兰州为兰县,属陕西布政使司临洮府辖。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复升兰县为兰州,仍隶临洮府。建文元年 (1399年),迁驻兰州,在城关区修建肃王府和内外城郭。清初,仍循明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康熙二年 (1663年),设兰州卫,属陕西布政使司。康熙五年 (1666年),甘肃巡抚由凉州(武威)移驻兰州。康熙八年 (1669年),甘肃与陕西分治,改原驻巩昌(陇西)之陕西右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移驻兰州。乾隆三年(1738年),移临洮府来治,改称兰州府,并倚郭置皋兰县。乾隆二十九年 (1764年),裁甘肃巡抚,移陕甘总督治兰州,行巡抚事。省、府、县和陕甘总督均驻今城关区。辛亥革命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 ), 废府州制,将兰州和巩昌二府合并,称兰山道,治兰州,领县十五,皋兰县隶之。民国十六年(1927年),道废,皋兰县直隶于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划为七个行政督察区,皋兰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督署驻岷县)。今城关区为县治和甘肃省会所在地。民国三十年(1941年),将皋兰县城关地区分出,设立兰州市,是为兰州设市之始。这时的兰州市大体与今城关区相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兰州市区划扩大,分为八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从七、八两区分出部分保甲,组成第九区。九区中,今城关区有其八区之地 (全部或一部)。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兰州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原有的九个区,建立了区街 (乡)人民政权。1955年,经过两次区划调整,将1953年扩并以后的一、二区合并为一个区,因其地处旧城关,故名为城关区,从此有城关区之名。1958年和1960年又先后将盐场区和东岗区及阿干区之一部并入城关区,形成了今日之区域。1968年4月,"文化大革命"中将城关区更名为东风区。1973年恢复城关区原有名称。
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13年,城关区下辖24个街道:酒泉路街道、张掖路街道、雁南街道、临夏路街道、雁北街道、五泉街道、白银路街道、皋兰路街道、广武门街道、伏龙坪街道、靖远路街道、草场街街道、火车站街道、拱星墩街道、东岗街道、团结新村街道、东岗西路街道、铁路东村街道、铁路西村街道、渭源路街道、盐场路街道、嘉峪关路街道、焦家湾街道、青白石街道。
地理环境编辑位置
城关区在位于兰州市区东部,是兰州市的中心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6‘—103。59’,北纬35。58‘—36。9’。东西长20.02公里,南北宽 22.6公里。
地形
城关区境位于兰州盆地的东部,属祁连山褶皱系的东延部分,黄河由西向东贯穿其间,将城区分割为南北两部分。黄河以北为丘陵沟壑区,自北而南呈羽状伸向黄河,将整个北部山区分割呈梁峁丘陵。海拔1600一2032米。黄河以南南部皋兰山山地,海拔1900一2171米,其上为大面积黄土覆盖,厚度约200米左右,山坡坡度较陡,一般15°一25°左右,顶部缓坡地带部分为农田、部分为工程造林地。
气候
城关区内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日照2607小时,日照百分率59.4%,气温的年周期变化为七月最高,平均22.2℃,元月最低,平均为-6.9℃,≥0℃积温为3816.3℃, ≥10℃的积温为3242℃,无霜期179天,年平均风速2.8米/秒,年最大风速21米/秒。年降水量少,年际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降水一般集中在4-9月,为284..3mm,占年总量的86.7%,尤其在7-9月,降水量为192.8㎜占年降水量的60.5%,年平均蒸发量为1437.7mm,为降水量的4.4倍。
人口民族编辑2012年,城关区常住人口128万,有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东乡族等51个少数民族6.64万人,其中回族5万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5.19%。
经济编辑综合
2010年,城关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76.88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99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6.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4.58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1.31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1.9%。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26/22.44/77.3。
第一产业
2010年,城关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92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3.31%;实现农业增加值0.99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6.3%。粮食播种面积为2300亩,同比2009年增长4.55%,粮食总产量719.3吨,同比2009年增长29.38%;蔬菜播种面积20685亩,同比2009年增长2.91%,蔬菜总产量65143吨,同比2009年增长1.63%;瓜类总产量4359吨,同比2009年增长0.48%;水果总产量17056.8吨,同比2009年增长4.79%。牛存栏1698头,同比2009年增长30.62%;猪存栏7082头,同比2009年增长31.15%;羊存栏5936只,同比2009年增长31.91%;肉类产量406.8吨,同比2009年下降12.04%;奶类产量4800吨,同比2009年增长9.09%;禽蛋产量229.5吨,同比2009年增长近一倍。
第二产业
2010年,城关区完成总产值113.7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7.99%;完成增加值41.44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7.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1.2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20.1%;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0.24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9%。
第三产业
2010年,城关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39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8.4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276.56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8.87%;住宿餐饮业35.83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4.98%。
交通编辑城关区内兰州火车站是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的交汇点和亚欧大陆桥的联结点,构成以城关区为中心的西北铁路交通网。西兰、兰新、甘青、甘川、兰包等25条公路通往全省各地和毗邻省区,高速公路发达,以城关区为中心可辐射周边区。民航已开辟国内航线15条,地方航线3条,通航里程2万多公里,兰州机场航班直达香港、北京、上海、乌鲁木齐、沈阳、广州和成都等地。
社会事业编辑科学事业
2010年,城关区全年新增5家入孵企业,建立由65家科技企业和74个科研项目组成的科技企业、科研项目资料库,举办沙龙交流活动2期,专业培训6次,培训人数300人次。全年组织企业申报科技项目2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12项,取得扶持资金925万元。全年共建成100个科普示范楼院、20所科普示范学校、1个科普示范企业,新建10处科普画廊,修缮更新49处原有科普画廊。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5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与现场技术指导4次,培训人数达200人次。
教育事业
2010年末,城关区辖区内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35所,在校学生125973人,教职员工8418人,其中专任教师7371人。有幼儿园98所,在园幼儿19505人,保教职工2286人。2010年共为7.35万名(含民办学生)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为7000余名农村中小学生和2400余名城市低保及残疾人家庭子女提供了免费教科书,总金额达到1563.13万元。
文化事业
2010年,城关区全年共放映电影102场,建成基层文化站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个,农村文化大院1个,农家书屋5个,社区图书阅览室25个。按时完成“村村通”地面卫星接受的升级工作,广播、电视覆盖率为100%。全区共有文物点9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点1处,省级文物点11处、市级文物点8处,一般文物点75处。全年共收缴盗版光盘1.8万余盘,盗版、淫秽、政治类非法出版物2万余册,取缔经营盗版出版物的游商、摊贩85家(次)。
卫生事业
2010年,城关区全年共减免优惠262万余元,其中减免各项检查、诊疗费用235.84万元,优惠药品费26.57万元。全年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9827人次、孕产妇及儿童建档率都达100%。全年开展义诊活动20余次,义诊2000余人次,妇女病普查300余人次,计划免疫1000余人次,建立健康档案4000余人份,使农村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农村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2010年末,城关区内11家区属卫生机构中,拥有床位数526张,从业人员72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59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23人,注册护士181人。
风景名胜编辑五泉山五泉山公园五泉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区南部的皋兰山西北山麓,东连塔子坪,西接二郎岗,南至千佛阁,占地26.64万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十余处,是兰州规模最大的公园。
甘肃地质博物馆甘肃地质博物馆甘肃地质博物馆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滩尖子团结路6号。建筑面积12568平方米,布展面积4860平方米。馆内设有序厅、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玉石厅、生命演化厅、土地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等8个常设展厅,以及穹幕影厅和临时展厅,馆外设有矿石林和影雕文化墙。馆内收藏有国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和岩石标本共3万余件,展示有大夏巨龙、兰州龙和甘肃鸟等一大批国宝级精品。
兰州碑林兰州碑林兰州碑林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西峰,距市区中心约10公里。碑林占地3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座落着以草圣张芝命名的草圣阁,400米长的东西碑廊以及碑轩、碑亭、张芝像,陇右书艺院等。它始建于1998年,是一个集碑刻欣赏,书法教学,游览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古园林。
五一山生态旅游区五一山生态旅游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北岸,距市中心1.5公里,总面积1336.5亩。经过40年的人工造成林,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现已形成乔灌花草一体化的人工植被群落,有合欢、水杉、枇杷、金枝国槐、白玉兰、雪松、刺柏、侧柏、国槐、刺槐、丁香、连翘、牡丹、月季等乔木、花灌木60多个品种。
白塔山白塔山公园
白塔山公园属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兰州市中心、黄河北岸,属祁连山东延余脉。白塔山因白塔寺而得名。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是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病故于兰州的一位西藏著名喇嘛而建造的。寺中的白塔七级八面,高17米,各级每面都有佛像。寺内有“镇山三宝”,为象皮鼓,青铜钟,和紫荆树。寺内文物还有记载大禹治水的“夏禹岣嵝碑”。山上架起了跨越黄河直达山巅牡丹亭的“天下黄河第一索道”。
兰山山地生态公园兰山山地生态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中心城区的皋兰山上,海拔2250米,距城市相对高度约600米,总面积3000亩,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三台阁、水景、文化生态广场、石牌坊、兰山钟院、华夏第一长廊七大人文园林景观构成。其中有被誉为兰州八景中的“兰山烟雨”指的就是兰山与三台阁景观。标志性建筑三台阁始建于明初,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作为兰州的名胜,三台阁不但高耸入云,有人间仙阁的美称,而且是观赏市区风光的最佳之处。风景区内还有独具特色的农家乐、茶楼等,是一个集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交融的旅游胜地。 城市文化编辑
兰州水车水车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兰州的水车制造工艺日前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这让古老的兰州水车焕发了生机。水车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
兰州鼓子鼓子兰州鼓子,又名兰州曲子、兰州鼓子词,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中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在兰州地区曾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文化娱乐形式,所以能弹会唱者甚多。兰州鼓子是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其中有1人、2人、3人演唱之分;主要表演手法是唱和说,有的段子光唱不说,有的段子又光说不唱,而有的段子则有唱有说,似唱似说。
兰州太平鼓太平鼓兰州太平鼓是流传在兰州市郊区农村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太平鼓的来源,众说不一,相传,明朝大将徐达为同意河山奉命西征,久攻兰州王保保成不克,于是走访民间,从兰州百姓挑水的水桶受到启发,创造了三尺长鼓,让士兵将兵器藏在长鼓中,乔装打扮,混入城中,攻克了城关。百姓欢欣鼓舞,赞美此鼓为“太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