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辖县,省环湖重点牧业县之一,位于州境西部,青海湖北岸。县政府驻沙柳河镇,距州府驻地海晏县西海镇110公里。
截止2012年,全县总人口4.2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占72.5%,藏族占63.38%,还有汉、蒙古、回、东乡等民族。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3乡2镇1场。古为羌地。
境内主要河流有默勒河、克克塞河、江仓河、沙柳河、巴哈乌兰河、布哈河、哈尔盖河、 吉尔孟河。
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0.6℃,年降水量370毫米。
主要矿藏有煤、铁、铜、银、铀等。
纯牧业县,牧养藏系绵羊,半细毛羊、牦牛、马等。
境内青海湖盛产湟鱼。
青(海)藏(西藏)铁路横贯全境,青(海)新(疆)公路、湟(源)嘉(峪关)公路通过境内,交通便利。
建制沿革
古为羌地。西汉至清雍正三年(1725年)属西海郡,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罕东百户、东蒙古诸部驻牧地、蒙古统编5部29旗等。
民国六年(1917年)属都兰理事,沿至解放前夕为“刚察千户区”。
1950年设刚察区人民行政委员会。1952年成立刚察区工委。1953年设立刚察县。
行政区划
截止2012年,刚察县辖3乡2镇1场,31个行政村,99个生产合作社,1个居民委员会,各乡镇场是哈尔盖镇、沙柳河镇、伊克乌兰乡、泉吉乡、吉尔孟乡、黄玉农场。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刚察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海湖北岸。介于东经99°20′44″-100°37′24″,北纬36°58′06″-38°04′04″之间。东隔哈尔盖河与海晏县为邻,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毗邻,南隔布哈河与海南州共和县相望,北隔大通河与祁连县接壤。县境东西长113.8公里,南北宽122.2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1.13%,占海北藏族自治州土地面积的23.8%。县城距省会西宁市188公里,距州府西海镇88公里。
地形地貌
刚察县地处青海湖盆地北部,祁连山系中部大通山地段。境内山脉走向北西,北部高山连绵,南部低缓,自北西向南倾斜,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300-3800米以上。最高点4775米,位于桑斯扎山峰,最低点3195米,位于青海湖滨湖地带的沙柳河(伊克乌兰河)、巴哈乌兰河(乌哈阿兰河)、哈尔盖河、布哈河入湖处,海拔相对高差1580米。境内高山、丘陵、平原大致成北、中、南排列。北部为大通山地段,中部丘陵,南部为平原地带。大通山横贯县境北部,以桑斯扎山与赞宝化秀山脊将全县东西向分成两大区域:北部是黄河流域的湟水水系外流区;南部是青海湖环湖内陆水系的内流区。全县分为三大地貌类形:山丘地貌、丘陵地貌、平原地貌。
气候
刚察县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370.5毫米,年蒸发量1500.6—1847 .8毫米。冬季寒冷,夏秋温凉, 1月平均气温-17.5 ℃,7月平均气温11 ℃,年平均气温-0.6 ℃。县境北部高山连绵,南部低缓,地域宽广。北部为大通山地段,中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地带。平均海拔3300.5米,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00米以上,海拔最高点4775米,位于县境西部的桑斯扎山峰;最低点3195米,位于县境南部的青海湖湖滨地带,来旅游要注意高原反应,服用携氧片,速效抗高反。
水文
刚察县境内地表水较丰富,分布较均匀。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总计0.81亿立方米。共有两大水系:黄河流域湟水水系和青海湖环湖内陆水系。黄河流域湟水水系包括:大通河 —— 发源于天峻县东北部疏勒南山莫日山的东麓和措尕而贡卡,横垣于县境北部,是刚察、祁连两县的界河。境内长90公里,落差228米,集水面积2282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48亿立方米,径流深174.8毫米。
青海湖环湖内陆水系有:布哈河 —— 发源于天峻县疏勒南山的岗格尔肖合力冰峰,从西北向东南流入青海湖。源头海拔4513米,河口海拔3195米,落差1318米,是青海湖环湖水系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积14337平方公里,全长286公里,大部分在天峻县境内,长218公里;下游68公里处为刚察、天峻两县界河。河口附近地区的左右岸分属刚察、共和两县。吉尔孟河: —— 是布哈河下游的一条支流。位于刚察县境内,在中、下游河道大转弯处有长约15公里的一段为刚察、天峻县的界河。巴哈乌兰河—— 又名乌哈阿兰河,也称泉吉河。位于刚察县境内,发源于尔德公贡麻,源头海拔4308米。河道从北向南走向,河长65公里,流域面积567平方公里,大小支流21条,水系呈树枝状。河口海拔3195米,落差1113米,平均比降17‰,河水分两股进入青海湖。年平均流量0.7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55亿立方米。每年6——9月份为汛期,冰冻期约5个月;沙柳河 —— 又称伊克乌兰河。发源于大通山克克赛尼哈。哈尔盖河 ——又名哈尔盖渠、哈什克河、哈里根河、哈尔济河。发源于县境北部的赞宝化秀山西南、台布希山西北。哈尔盖河较大的支流主要有3条:青达玛河、察拉河、柴达尔河。
经济概况
综述
2011年,刚察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51%;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8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4.4%;实现工业增加值5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317.6%;第三产业增加值3.3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11.1%;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45万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120.6%;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5.55亿元,同比增长3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4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46元,同比增长13.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67.7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65.8%。
第一产业
2011年,刚察县分别成立以生态畜牧业、牛羊育肥、畜产品销售、牧家乐、饲草料加工等各具特色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87个,成立集约化经营小组230个,集约化参与户达3372户,规模流转草场面积达104.62万亩。“一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牦牛肉干、牦牛奶产品、牛羊肉分割、农副产品和羊毛被加工以及精炼菜籽油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日臻完善,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西海”牌虫草牛羊肉、“鑫海春”牌精炼油、“金银滩”牌羊毛被等品牌产品已打入市场。“六大基地”建设成效卓著,完成饲草料加工1.9万吨,繁育推广种公羊800只、种公牛120头,育肥牛羊21.01万头(只),种植饲草料18653亩。
第二产业
2011年,刚察县进行热水省级煤炭产业园区基建工作,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2亿元大关,15家从事煤炭洗选、加工及物流的企业相继入驻园区,已生产精煤56.57万吨,实现销售产值5.8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亿元,共征收税收6616万元。
第三产业
2011年,刚察县投资1350万元的湟鱼家园景区二、三期工程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设立了大地艺术经幡群3处,对沙柳河景区部分景观建筑物进行了维修,栽植树木、建设二星环卫厕所1处,积极营造藏文化氛围,不断完善“高原海滨藏城”服务设施功能。通过“青海湖观鱼放生节”等活动,推介刚察。年内共接待游客27.4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70.12万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26.37%。
社会事业文体事业
2013年,刚察县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制作完成《刚察县风雨60年》、《坛城》专题片;《草原上的活雷锋》、《社会管理惠及牧民群众,独树一帜创出牧区特色》等作品获得省级奖项。大力开展科技、文化下乡活动,积极举办科普宣传、广场文艺演出、慰问演出等群众文体活动百余场;赴瑞士、山东、江苏等地演出6场次,获得中央统战部的高度评价。乡镇文化站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县5个文化站、13座寺院全部配备了书柜、书籍、健身器材等设备。利用品牌赛事的影响力,开展了“措温波”杯篮球比赛、青海湖草原赛马会等全民健身活动6次。
教育事业
2011年,刚察县教育资源整合和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步入崭新的轨道,落实新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经费712万元,教育教学管理基础设施及机制体制不断健全。
医疗卫生
2011年,刚察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医德医风明显好转,公立医院改革进展顺利。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均达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连续7年巩固在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刚察县共投入联建资金3769万元。实施了交通沿线村容村貌整治、村级文化设施改善、农牧区保障性住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46个项目,1070户4023名农牧民群众受益,切实把“百企联百村”活动这项惠民工程办成了民生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实现劳务收入1928万元。招录和聘用了164名游牧民定居区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和幼儿教师,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越来越开阔。
基础设施
2011年,刚察县藏城核心区建设已全面启动,已对商业街、民居、地标性建筑、道路进行了设计,已有2条道路路基工程已完工,6条道路已进入放线拟施工阶段;共征集到藏城主题雕塑14套;配套建设的362套廉租住房已完成基础施工,对涉及拆迁的395户农牧民家庭进行了拆迁评估,完成拆迁312户。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2011年新建廉租住房、购改租、公共租赁住房1950套,完工率100%;城市棚户区改造、黄玉农场垦区危房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游牧民定居房建设、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3150户,完工率100%;各项指标均达到三个100%的要求。
历史文化
青海湖祭海
2008年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百年来,青海湖是居住在这里的藏族人民心中的“圣湖”。每年,当地藏族群众都会成群结队地来到湖边,用自己的方式来“祭海”,以祈求国泰民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宝瓶是藏八宝之一,是祭海仪式中不可或缺的祭祀物品。宝瓶内部装有青稞、小麦、豌豆、玉米、蚕豆五种粮食,同时还将珊瑚、蜜蜡、玛瑙等碾成粉后和这五谷混合在一起放入宝瓶,最后还要放入经幡,然后由活佛加持系带。在祭海仪式中,群众将承载着自己心愿的宝瓶投入青海湖,以祈求自己的心愿能够实现。
沿着长999米的木质栈道走向祭海台,越来越多的藏族群众手里捧着用谷类制作而成的宝瓶。他们站在祭海台上,抡圆了胳膊将宝瓶投到青海湖里,也将自己的心愿送了出去。
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里,一个个生态宝瓶在水面上飘浮着,那不仅许有藏族群众祈求国泰民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心愿,也是他们保护神湖的一片心意。
风景名
胜慈悲慧眼感恩塔
寓意厚实,文化底蕴浓郁,极具博达深渊的藏传佛教文化色彩和古老厚重的传统建筑风格。慧眼感恩塔气势庄严、金碧辉煌,由塔基、塔座、塔锥和塔冠四部分组成,塔的四面均有13层台阶则代表了成佛的道路。四个塔柱分别以其立式结构代表“地”、条形结构代表“水”、方形镀金藏物结构代表“火”、极顶塔形结构代表“天”,形成佛教中所称的“四大和全”,构成了客观大自然物质存在的排列形式,代表生命之精华。极顶铜制宝瓶高度为6米,象征六道轮回,即:天、非天、人、旁生、饿鬼、地狱,塔壁四面均绘有巨大的佛眼则为佛教五眼(肉眼、天眼、悲慧眼、法眼和佛眼,感恩塔取意于尼泊尔博达哈大佛塔慈,亦称“慧眼感恩塔”,其建筑风格独特。)中的慧眼,慧眼意为智慧之目,又称灵眼,代表佛的智慧、慈悲和觉悟,象征佛陀目视四方。双眼间的圆形标志则表示完全证悟佛法的标志,慧眼下方宛如“?”标志为尼泊尔文数字“一”的写法,提醒人们世间现象显现的不二性,表示慈悲心和智慧心须在一同修行,象征和谐一体。
慈悲慧眼感恩塔高为33米,象征海滨藏城地处海拔3300米地理表位,四个塔柱周长53米代表刚察建政年份—1953年,镀金华盖外缘所悬挂的31珠铜制铃铛发出的清脆叮当声代表刚察县31个行政村各族群众在海滨藏城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祈愿天下众生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塔柱间标有的“刚察”及“党的恩情深似海”字样则体现了海滨藏城各族群众在党的恩惠下,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建设家园的心理愿望和美好憧憬。
仙女湾湿地
仙女湾湿地是鸟的天堂,大天鹅的故乡。每年在这里栖息的鸟类有斑头雁、鱼鸥、鸬鹚等,特别是到了秋冬季约有1500只左右的大天鹅在此越冬,“她”是鸟类中的贵族,水禽中的尊者,只可远观而不可近赏,此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也驻足此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这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咏鹤诗》。告诉我们传说鹤与仙相伴,并且传说这里是西王母设宴邀请中原天子穆天子相会的地方。据有关历史文献资料记载,有诗为证:《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中原天子,西部女王,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的深,而这首诗却告诉我们西王母迟迟未能等到心上人的到来,现在只有这些天鹅仙女们的化身每年飞到这里,向世人展示,在无限蓝天下,仙子们在这里驻足、栖息,冰清玉洁、婀娜多姿,给冬日的青海湖增添了几份灵气,形成靓丽风景。“仙女湾”便得名于此。朋友们这里也有这样的传说,传说中六世达赖喇嘛途径青海湖边,被这里透明的湖光大自然吸引,仿佛听到神在呼唤,便踏浪入海,而女性的青海湖顿显神灵,仙女奏琴吹唢,仙鹤结群飞舞,大师就这样消失了,也有人说他随从仙子们赴天上仙境了。这足见她的魅力是无穷的,仙女湾也由此而出名了。
仓央嘉措文化广场
仓央嘉措(1683——1706),六世达赖喇嘛,出生在西藏门隅拉沃宇松地方,取法名为罗桑仁钦仓央嘉措,活佛的一生充满传奇,他出众的才华,成就了他在藏族诗歌艺术圣坛上的地位。青海湖的风声依旧在浪尖飘洒,仙女湾的天鹅早已成为瑶池灵魂的守护者。大师是一种佛缘,是一位诗僧,是一弯挂在天边永不消失的彩虹,诗情画意的刚察草原,让灵魂与境界互相融合,渲染在梦幻般的青海湖。仓央嘉措诗歌千古流芳于雪域高原、梦幻湖畔,青海湖的风声入禅,那湛蓝的湖水,溅落在草原儿女的双眸间,闪现一缕最耀眼的光芒,如同仓央嘉措充满人性的诗歌,普照世间所有的心灵。
西海温泉
热水温泉俗称“西海第一泉”,位于甘子河大草原,温泉现有泉眼9处,泉源暗涌,水色清澈,四季喷涌不歇,水温57℃,日出水量近千吨。温水富含钙、锂、锶等各种微量元素,对皮肤、风湿、消化不良等症状有奇效,同时,也是开发矿泉水的优良水质。每逢春秋,游人蜂拥,洗浴疗养。泉边小山一石上有一大手印和两个膝盖印痕,传说系释迦摩尼在此下跪饮泉水所留,故称“神泉”,现已成为青藏高原上的康体旅游中心。
五世达赖圣泉
五世达赖圣泉旅游景区位于青海省刚察县泉吉乡境内,邻青海湖西北岸,与315国道相离4.5公里。整个景区由五世达赖圣泉、码头、祭海台、马头俄博串联而成,圣泉与祭海台相距约2km。清世祖顺治十年1652年诏请五世达赖进京受册,受到顺治皇帝的特殊礼遇,1653年朝廷诏封金册金印,册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达赖喇嘛”。 达赖喇嘛十分珍视清朝政府对他的封赐。日后在他执掌格鲁派政权的日子里,凡遇颁发重要的命令、文告时,都要使用这一封号,铃用了这方金银,加盖了双手掌印外,还郑重地写上“皇帝敕封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徒普通瓦赤喇达赖喇嘛之教语”这样的文字,以说明他的封号是皇帝赐予的。人们为了纪念五世达赖佛恩,将这眼泉称之为五世达赖泉。并在祭海台立俄博祭祠,名命为马头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