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部,距京、津、石各为150公里、180公里、150公里。北靠华北明珠白洋淀与安新交界,西与清苑毗邻,南与蠡县、肃宁接壤,东与河间、任丘相接。在东经115°38′ ~115°39′和北纬38°30′~38°46′之间,南北宽28·5公里,东西长30公里,总面积472平方公里。高阳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季风气候,海拔高度在123-563米之间,平均海拔457米左右。高阳县纺织产量占华北地区三分之一,有“桂林山上无杂木,高阳花布四季新”之誉。1997年,高阳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纺织强县”。
2013年,高阳县辖4个镇、5个乡:高阳镇、西演镇、庞口镇、邢家南镇、蒲口乡、晋庄乡、龙化乡、庞家佐乡、小王果庄乡。
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部,距京、津、石各为150公里、180公里、150公里。北靠华北明珠白洋淀与安新交界,西与清苑毗邻,南与蠡县、肃宁接壤,东与河间、任丘相接。在东经115°38′ ~115°39′和北纬38°30′~38°46′之间,南北宽28·5公里,东西长30公里,总面积472平方公里。
地貌
高阳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季风气候,海拔高度在123-563米之间,平均海拔457米左右,农业区平均海拔36000米左右。
气候
高阳县境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盛,秋季风清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高阳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1·9℃。全年无霜期205天左右。高阳县内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为2637.8小时。
经济概况编辑综合
2011年高阳县实现生产总值12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29.37亿元,第二产业61.49亿元,第三产业37.68亿元,分别比增7%、23.1%和10.5%;完成农业总产值43.20亿元,工业总产值160.54亿元,分别比增14.9%和27.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35亿元,比增31.3%;完成税收13.83亿元,比增22.2%;实现本级财政收入7.58亿元,在广东省山区五市 30个区县(市)中排名第三,比增38.13%。2011年高阳县实现生产总值154.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7631元,均同比上年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48.2亿元,增长3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1亿元,增长41%,实现三年翻一番,成为广东省山区5市30个县区第2个跨入10亿元台阶的县区。
第一产业
2011年高阳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0.14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全年粮食产量2.67万吨,同比增长3.0%;其中水稻产量17.75万吨,比增3.0%。经济作物产量中,花生增长6.8%,烤烟增长25.6%,甘蔗减少2.6%,蔬菜增长6.9%。全年水果总产量6508万吨,比上年增长 7.7%;其中柚子产量43.62万吨,比增9.0%。全年生猪饲养量66.82万头,比上年增长 4.6%;猪肉产量3.07万吨,比上年增长4.8%;水产品产量2.76万吨,比上年增长5.0%;三鸟饲养量1166.6万只,比上年增长4.1%。2011年完成造林(含迹地更新)面积4083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达74.56%。 2011年高阳县区建成以雁洋为中心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以梅县区程江、扶大为中心的城郊农业,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等高值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业,以梅县区梅西、大坪为中心的山区农业经济区,继续抓好脐橙、板栗、柿等优质水果示范基地。为实现100个“专业村”的要求,该区根据各地的气候、资源和群众的种植习惯,实行区域化种植,大力扶持“专业村”的发展 。全区先后发展了“金柚专业村”、“毛瓜专业村”、“蔬菜专业村”、“大蒜专业村”、“枇杷专业村”、“西瓜专业村”、“生葛专业村”、“茶叶专业村”。该区农业局通过调查、摸底,从技术、种苗、资金上尽力培育扶持。合计103个种植专业村,其中金柚村39个;蔬菜村12个;烤烟村11个;水果村7个;西瓜村5个;冬瓜村4个;毛竹、茶叶、枇杷各3个;玉米、脐橙、仙人草、银杏各2个;香蕉、红豆杉、三华李、奈李、柿子、贡柑、花卉、生姜各1个。
第二产业
2011年高阳县投资26亿元的荷树园电厂三期项目,梅雁太阳能发电项目和155万吨旋窑水泥项目,投资2.4亿元的超华科技环保布基覆铜箔板项目,投资800万美元的BPW车轴公司自动调整整臂生产线项目,投资1亿元的航海锰化厂高锰酸钠、高锰酸钾技术改造项目,投资2亿多元的梅州市梅县区金象铜箔二期第二条年产2400吨生产线项目,投资300万美元的线艺新生产线项目、投资6000万元联冠公司塑胶(PVC)生产线项目等。 2011年高阳县华银医药、四〇一厂等高新企业全年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4.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17家,其中超亿元产值企业有22家。全区工业总产值160.5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38.29亿元,分别比增27.9%和33%。 2011年高阳县第二产业增加值5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7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完成工业增加值5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完成增加值3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1.03亿元,比上年增长66.5%。
第三产业
2011年高阳县投入1.3亿元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投入9000万元改造提升通往梅州市梅县区雁洋S223线公路等级,投资5.1亿元梅州豪生大酒店已建成营业,总投资15至20亿元的梅州南口麓湖山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园进入首期工程建设,投资8000万元的桃花源生态旅游区已开业运营,天地人宾馆已完成三星级改造,新城新延龄宾馆、皇朝假日酒店等相继开业。梅州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荣获“全国绿色模范单位”和“中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称号,并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梅县区水车镇茶山村获“中国古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殊荣;叶剑英纪念园被评为首批“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梅县区雁洋镇被评为“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镇”。 2011年高阳县共接待游客82.3万人次,比增35%,旅游总收入1.64亿元,比增39%,其中自驾车游客人数所占比例接近八成。 2011年高阳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59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17.0%。其中,城镇零售额70.92亿元,比增17.9%;农村零售额16.67亿元,比增13.5%。分行业零售额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5.14亿元,比增16.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45亿元,比增20.2%。
社会事业编辑科学事业
2011年高阳县共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34项,区县级31项。科技队伍实力增强。2010年,高阳县拥有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科学技术人员8450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占比重由2005年的51.2%提高到2010年的63.7%。2012年,高阳县获得科技进步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高阳县拥有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科学技术人员8723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高级职称952人,比增19.0%;中级职称4768人,比增0.1%。
教育事业
2011年高阳县普通中学年平均在校学生3.95万人,小学年平均在校学生3.5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平均入学率99.9%,小学平均升学率99.9%,初中平均升学率86.8%。高阳县已获得“广东省教育强区”称号,实现高阳县所有乡镇“创强”全覆盖。2012年,梅州市区梅县区有小学在校学生2.91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17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3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9.9%;大学录取率78.3%。
文化事业
2011年以来,高阳县组织送戏下乡活动共计1325场,观众人数80万人次,送电影下乡达12500场。“十一五”期末,两馆藏书达10.17万册,高阳县共建农家书屋172家,藏书达29.69万册。电视卫星接收站49座,建有线广播电视站20个,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城区数字电视用户3万户,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100%。2011年高阳县共接待演出和送戏下乡演出各50多场次。木偶送戏95场,观众人数达6万多人次;农村电影放映4870场,观众人数达58万多人次。2012年末,两馆藏书达15万册。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参加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文艺汇演中,参演的舞蹈《杯花声声》、山歌表演《自古山歌从(松)口出》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2012年高阳县有线电视用户3.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3.5万户。
卫生事业
2011年高阳县有96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2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31人,其中医生886人。2011年高阳县90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55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09人,其中医生923人。新成立了高阳县中医医院。
交通编辑高阳县域西37公里有京广铁路、107国道,25公里处有京港澳高速公路(G4)。津保(南线)公路横穿全境,保(定)沧(州)公路纵贯,县、乡、村级公路交织成网,客运、货运。2007年贯通保定——黄骅高速。
风景名胜编辑
高蠡暴动纪念馆高蠡暴动纪念馆高蠡暴动纪念馆位于高阳县城东南15公里处,南、北辛庄两村之间,1957年落成,属省重点保护建筑物。该纪念馆占地1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5平方米,南北长150米,东西宽70米。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塔、碑亭、烈士墓、烈士纪念碑、展室、接待室等。 布里留法工艺学校高阳县“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创建于1917年,在高阳县西演镇布里村南部,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此处旧址现有平房11间,其中有蔡和森同志的宿舍及办公室,3间实习工厂,其余都是教室。 高阳纺织博物馆高阳纺织博物馆建于2003年,总占地面积746平方米,投资200多万元,是全国唯一一座县级专业纺织博物馆。 历史文化编辑竹马落子歌舞戏竹马戏在高阳县一带,冬闲的各村村民,经常举行各种各样的花会表演,花会上有种“竹马戏”格外吸引人。竹马戏,又叫竹马舞,俗称“跑竹马”、“竹马落子”。它不仅流行在河北农村,在南方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也有“跑竹马戏”的民间表演形式。 北方昆曲北方昆曲是昆曲的一个支派。1917年直隶高阳专演昆弋戏的荣庆社进京,班中名演员有贴旦韩世昌、黑净兼老旦郝振基等,在北京形成北派昆腔,1949年后称北方昆曲。
著名人物编辑孙承宗——明朝大学士,民族英雄。孙岳——民国将领,直隶省长,北京政变领导人之一。张惠云——河北梆子人才“金喉三两”。齐如山——京剧“梅派”背后智囊中的重要人物。马三峰:首推西河大鼓的奠基人、创始人。佟麟阁——中国为抗战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李石曾——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早期倡导者。韩世昌——“昆曲大王”、爱国名伶“活钟馗”侯玉山。王锡疆——保定第一个中共党员。赵克石——南京军区总司令。张宝树——台湾著名政治人物、学者,曾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台湾大学教授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