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是天津市中心市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部。河东区是是市区连接滨海新区的前沿,是实现天津市经济中心战略东移的要地。自金代天津设“直沽寨”至今,河东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河东区下设12个街道,占地40平方公里,总人口860852人(2010年)。河东是天津的发祥地之一,故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元代初年在此兴建的天妃宫,不仅是天津最早的寺庙建筑,也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天妃庙宇,被称为“元代第一庙”与“开沽(直沽、天津)妈祖”。
历史沿革
河东区金代天津设“直沽寨”,河东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河东区历史上伴随漕运、南北贸易而出现、而发展。河东区是南粮北运的终点,历史上曾给天津带来了经济繁荣和产业的发展。河东区是天津的发祥地之一,元代初年在此兴建的天妃宫,是天津最早的寺庙建筑,也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天妃庙宇,它是元朝规格最高、影响最大、受祭次数最多的天妃宫,被誉为“元代第一庙”。天妃宫成为天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行政区划编辑河东区辖12个街道:二号桥街道、中山门街道、富民路街道、大直沽街道、大王庄街道、唐家口街道、春华街道、上杭路街道、向阳楼街道、常州道街道、东新街道、鲁山道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东区位于天津市区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04′7″至39°09′7″,东经117°11′7″至117°18′1″。区境东西跨度大,南北跨度小。
气候
河东区属于暖温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年平均气温在11.9℃~12.9℃,1月最冷,平均气温在-3℃~-5℃;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6~27摄氏度。季风盛行,冬、春季风速最大,夏、秋季风速最小。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多为西南风。平均无霜期为196~246天,最长无霜期为267天,最短无霜期为171天。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20~660毫米,降水日数为63~70天。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时数为2500~2900小时。
水系
河东区处在海河东岸。海河水系是天津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水源河道。海河水系: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
自然资源
植物:河东区有白蜡、槐、椿、柳、杨、泡桐等。鱼类:海河鱼类产量较多的有鲤、青、草、鲢、梭等鱼种。
人口
2010年,河东区常住人口为860852 人,同2000年的 732338 人相比,十年共增加 128514 人,增长 17.55 %。年平均增长率为 1.63 %。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10544 户,家庭户人口为 812131 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2.62 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2.86 人减少 0.24 人。
经济
综述
2007年,河东区生产总值实现75.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86%。全区第二产业完成13.93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总量的18.45%;第三产业完成61.5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的81.55%。
第二产业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天津市政府对列强办工业进行接收,形成了驻区工业。至天津解放,境内有驻区工业企业99家,从业人员6.9万人,年工业产值12722万元。工业门类主要有冶金、电力、机电、化工、轻纺、建材等。此外,还有区属工业6家,个体、私营工业户1036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天津第一机床厂等众多中央和市属大型工业企业陆续在境内兴建。至1958年,驻区工业企业增至233家,比1949年增长了1.35倍;从业人员增至130255人,比1949年增长了88.78%;年工业产值增至109672万元,比1949年增长了7.62倍。区属工业已增至52家,年工业产值319.3万元。其间,还建起100余个生产合作社。同年,个体、私营工业户通过公私合营,全部纳入国营、集体企业和合作社。至此,河东区已成为天津市一个重要的工业区。至80年代后,区属工业形成直属工业、街道办工业、民政部门办工业、劳动部门办工业、商办工业和校办工业等多隶属和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办工业的局面,并逐步形成了以服装、针织、机械、皮革制品为主干产业,以工艺制品、食品、通讯、电子、文体用品、化工工业为支干产业的产业布局。
河东区至1995年,河东区共有工业企业2311家,其中驻区企业1475家,区属企业802家,“三资”企业34家。驻区工业企业生产的钢锭坯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生铁产品以低磷低硫的特点畅销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被列为免检产品;飞鸽牌自行车畅销全国各地,远销世界80余个国家和地区;奥的斯电梯的性能、效率、可靠性等指标均刷新了世界电梯技术新水准。区属工业生产的中音萨克斯管以音律准确、优美,做工精细,物美价廉行销全国并出口欧美等国家;市优产品万能曲线锯深受用户欢迎,在北京、东北、西北等地区占有一定市场。“三资”工业生产的CATV系列分支器,获出口免检证书,出口美国、比利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可编程监控防爆开关获ISO9000认证,己占领西欧市场的80%,中国市场的30%。 2007年,河东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2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9.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6亿元,同比下降38.2%;实现利润总额1.26亿元,增长65.9%。
第三产业
至1949年,河东区境内共有商业网点1781家,个体摊贩1717户,集贸市场7处,基本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商业网络,年经营收入2433.52万元。至1956年公私合营,河东区基本形成了以国营商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流通市场,各类商品的经营陆续纳入国家计划。但由于1959~1961年国民经济遇到困难,人民生活必需品实行凭票供应的达98个品种;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区商业形成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河东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东区先后兴办了街道办商业,民政部门办商业,劳动部门办商业,个体、私营商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其间,东海百货商厦、富利华大酒店、东海食品商厦、五金大厦、津工大厦、天馨宾馆等一批商业服务设施陆续建成投入运营;集贸市场、专业市场、要素市场逐年增加;十一经路、大桥道、天山路、华昌街等商业街已初步形成。东海百货商厦跃居全市10大商场行列;东海食品商厦跻身全国副食行业50家销售最好企业之一;水产食品总公司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全国集体企业明星企业;五金商厦经营150个大类2000个品种达2万个规格系列的五金精品,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五金专营商厦。在饮食业中,芝兰斋糕干获商业部颁发的企业优质产品金鼎奖,十香斋麻花获首届中国优质清真食品称号。在1993年全国烹饪大赛上,河东区的冷菜拼盘“蝶恋花”和热菜“灌汤蟹仔鱼圆”、“龙凤会”、“扒枸杞素鱼翅”、“菊花牡丹虾”,冷菜拼盘“锦绣组盘”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至1995年,河东区共有商业网点13236家,年经营收入209252.6万元(不含驻区单位办商业);有集贸市场60个,年成交额60637.29万元(不含专业市场和要素市场)比1980年的445万元增长了135.26倍;对外贸易间接出口收购值累计1525万元,直接出口额2621万美元(均不含驻区企业)。 2007年,河东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6.1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4.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4.2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7.2%;住宿业、餐饮业零售额21.9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8%。
社会事业
教育
至1995年,河东区区有驻区高等院校5所,区职工大学1所,中等专业学校5所,中等技工学校15所,职业中专9所,职工中专4所,中学39所,职工业余中学7所,小学62所,启智学校3所,幼儿园223所;初中毕业率、高考升学率分别达到99.63%和93.83%,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分别达到100%和99.8%,通过了国家教委和市政府普及9年义务教育达标验收。
科技
河东区是天津近代科技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第一枚氢气球从这里傲然升空,天津许多近代科技成果的应用从这里起步。新中国建立后,区内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各类科研院所先后建立,基层科协等科普组织逐年增多,科普宣传和青少年科技活动日益活跃,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并取得初步成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区内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80年代,科学研究、科普宣传、学术活动空前活跃。90年代,区委、区政府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区战略,强化了科技为经济服务的意识,成立专家组对全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进行决策前论证。各街道办事处和重点企业普遍聘任了科技副职。至1995年,有区属科技人员2723人、驻区科研机构科技人员3300余人;全区民营科技机构已发展到166个;据不完全统计,区街企业和驻区科研机构仅获奖科研项目即达80项之多。
文化
河东区境的文化底蕴深厚。元、明时期就有文人墨客吟咏区境的诗文,民间花会艺术门类繁多。清代和民国时期,戏曲、书法、曲艺等艺术先后兴起。“老地道外”成为各类艺人展示才华的集中地,既孕育了众多艺术名家,又培养提高了群众的鉴赏力。新中国建立后,群众性的文学创作和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摄影、书法、美术和民间艺术等文艺活动日趋活跃。80年代,河东区首创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文化系列活动”,并逐年赋予新的内涵。在群众文化活动实践中,全区形成了10条群众文化网络。
卫生
至1995年,全区改建、扩建医疗卫生机构14所,新建医院1所,并建成了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和心理卫生中心。区属卫生系统开发科研项目83项,引进新的医疗项目103项。
体育
河东区境是西方近代体育传人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天津水师学堂、武备学堂的体育课程除兵式操、器械操外,还有击剑、拳击、跳远、跳高、跨栏、单双杠、游泳、足球等项目。1920年后,足球运动走出校门,融人社会,工人群众成了足球运动的主力,先后组织足球队30余支,涌现出一批名将,曾多次代表天津在与外埠以至国际比赛中屡夺冠军。50年代,在参加市青年足球联赛的24支球队中有7支是河东区的工人足球队。棉纺一厂队在参加全市足球甲级联赛中获冠军。在组建天津足球代表队时,16名主力队员中有12名是河东籍队员。由于河东区足球运动历史悠久,河东区被人们誉为“足球之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东区体育事业以田径为基础,以足球为重点,兼顾其它项目,建立起学校运动队、布局运动队和重点队3个不同的梯次运动队。河东区的足球运动在历年的全市贝贝杯、萌芽杯、幼苗杯、希望杯比赛中均取得好成绩,并曾获全国萌芽杯、希望杯赛冠军。1986~1989年,河东区连续4年被天津市体委、市教育局评为天津市体育工作优秀单位。1990年,河东区被市体委正式命名为“足球之乡”。1992~1994年连续3年被天津市体委评为开展广播体操先进区。1993年又被市体委命名为“田径之乡”。
旅游景点
河东区大直沽商贸文化旅游区,是天津市政府确定的发展天津海河经济的重要开发节点之一,“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大直沽地区是天津市的发祥地。 荐福观音寺荐福观音寺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27号,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荐福观音寺是由佛教荐福庵异地重建的新道场。位于小孙庄的荐福庵原是周馥的家庙,是河东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常住尼僧20人。 海河公园海河公园位于海河西岸,东岸自狮子林桥至月牙河,西岸自金钢桥至四新桥,1983年9月建成。1985年邓颖超为青年园题写了园名,1986年李先念视察海河公园题写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碑文,海河公园已成为天津的旅游热点之一。 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占地面积五千八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余平方米。博物馆主体建筑中央为元明清大殿基址,周围设两层展厅。展览的主题为“海洋的旋律”,以二百余件出土文物及与海洋文化、妈祖文化有关的船舶、建筑等复原模型和三百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