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县隶属于河南省信阳市,地处淮河中上游,豫皖两省交界处,南望大别山,北接黄淮大平原。1951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析固始、息县各一部,设置县级办事处,淮滨因淮河之滨而得名。195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淮滨县,境内东西长约53公里 ,南北宽约43公里 ,总面积1209平方公里。
淮滨县以轻纺、造船、食品等工业体系为主,淮滨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确定的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造船业是淮滨县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纳入河南省“十一五”规划予以重点支持的装备制造业。
期思古城和淮滨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淮滨著名的旅游景点。建制沿革
编辑
淮滨县是建国后的新置县,由固始、息县两县析置。
19
淮滨县相关地图(14张)
51年7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置淮滨(县级)办事处,由潢川专员公署领导;1952年8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撤销淮滨办事处,设淮滨县(县人民政府驻乌龙集),划归信阳专区领导;1960年8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撤销淮滨县,将淮滨的行政区域划归息县和固始县;1962年10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恢复淮滨县,以合并于息县的原淮滨行政区域和合并于固始县的原淮滨县期思、张庄两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淮滨县的行政区域。
1964年3月,将栏杆公社分为栏杆和固城两个公社。
1974后先后设置白露河、邓湾、三空桥、张里、王岗5个公社
淮滨建县地图。
1976年4月设置涂营公社。
1982年7月止,淮滨县共设置18个公社(镇)、280个生产大队、6个街道居民委员会、2870个生产队、84个居民组。
1983年12月对人民公社的体制进行改革,淮滨县17个公社改为17个乡,同时将280个生产大队改建为280个行政村,生产队和城关镇所属的居委会、居民组数未变。
1986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马集乡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
1988年11月20日,成立北庙、吉庙、麻里3个管理区(乡级),1991年4月9日改建为乡。
1992年12月,在期思乡移民安置区设新安村,归期思乡管辖。
1995年2月,期思、防胡2乡撤乡建镇,原辖行政区域不变。
1995年12月,城关镇扩大行政区域,原属台头乡的任堰、金湾两个行政村划归城关镇管辖。
1996年8月,栏杆乡与新里乡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原辖行政区域不变。
1999年3月,赵集乡撤乡建镇。
河南淮滨位置图(4张)
2005年11月,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涂营、北庙、吉庙、麻里4个乡被撤销,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谷堆、王店、芦集和三空桥乡。
2010年底,全县共有城关、马集、期思、防胡、新里、赵集、栏杆7个镇和谷堆、王店、张庄、邓湾、芦集、三空桥、张里、固城、王家岗、台头10个乡。
2012年,淮滨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了城关镇、栏杆镇,将谷堆乡下园社区居委会、王家岗乡的郑营、立城、新村、毛庄4个社区居委会、台头乡的任营、韩营、刘湾3个居委会纳入城区管理,实行城市化管理体制。
行政区划
编辑
淮滨县共辖5个镇(马集、期思、防胡、新里、赵集)、10个乡(谷堆、王店、张庄、邓湾、芦集、三空桥、张里、固城、王家岗、台头)、4个街道(立顺河街道、滨湖街道、栏杆街道、桂花街道)。
地理环境
编辑
气候条件
shadow
淮滨县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侯明显,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实。1984—2004年,平均气温15.6℃;积温5587℃;降水量955.6毫米,多雨年份达1500.6毫米(1991年),少雨年511.8毫米(2001年),7至9月的雨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日照时数1989.8小时,日照率为42%;无霜期年均226天,最长年份可达271天,最短年份也有178天;年均风速为3.1米/秒。
地形地势
淮滨县位于淮河上游,正处在中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地形由西向东倾斜,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大体可分为岗地、平原和洼地三种类型。岗地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面高程变化在32.5米到52米之间;平原属于黄淮平原范围,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地面高程变化在33米至42米之间,坡度一般为三千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洼地主要分布在淮河、乌龙港沿岸,地面高程变化在25米至33.5米之间,地势低而平坦。
水文
淮滨县水面面积共达87614亩。淮河干流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洪河、白露 河河闾河流至境内汇入淮河,加之县内河流乌龙港和幸福河,河流面积3.6万亩。较大港有饮马港、二道港、马港、西湖港、期思港等5条。较大湖泊有兔子湖(已建成水库)、潼湖、白湖、草湖、方家湖等6处。
自然资源
编辑
植物
淮滨县植物种类繁多,乔、灌、草交错,渗透,湿地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群落共有7个植被型组,12个群系,200个群丛。其中以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兼有暖温带的植被种类。据调查,该区有湿地植物80多科,1000多种,湿地维管植物30多科120属200多种。有木本湿地植被12类;草本湿地植被11类;水域植被有狐尾澡群落、黑藻群落、茨藻群落、苔藻群落、荸荠群落、野慈姑群落、狸群落、空心莲子群落、雨久花群落等22个。
动物
淮滨县是“动物的王国”。鸟类资源有128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43%,其中东方白鹳、金雕、大鸨等3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国家二级及省重点保护的有白冠长尾雉、蓝翅八色鸫、白琵鹭、草鴞等95种。兽类有13种,两栖爬行类19种,如水獭、大灵猫等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昆虫类已经标本鉴定的有700多种,尚有许多未知种类,其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人口民族
编辑
2000年7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淮滨县民族数达17个,分别是
淮滨县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土家族、傣族、佤族、景颇族、土族。但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小,仅占全县总人口的0.1%。
2006年底,淮滨县总户数为191899户,户籍总人口为708941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为616169人)。
2013年,淮滨县人口出生率10.30‰,死亡率5.53‰,自然增长率4.77‰。年末全县公安户籍总人口为754915人。
经济概况
编辑
2009年,淮滨县生产总值719937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234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84354万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246349万元,增长18.3%。2010年淮滨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0.46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20.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53亿元,同比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27元,同比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21元,同比增长11.3% 。
2010年,淮滨县县域综合经济实力由“十一五”末期(2005年)的全省倒数第一(河南省第108位)上升到全省第66位,上升了42个位次。2008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上,被评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之一,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和奖励。
第一产业
淮滨盛产小麦、水稻、玉米、红 薯、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
信阳板栗叶、猫爪草、息半夏等各种优质农经作物,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商品油基地层、弱筋小麦基地县。淮滨有杨树5000多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00万方,林网林格30万亩。
2013年,淮滨县全年粮食总产量57.5万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夏粮26.3万吨,增长0.2%;秋粮31.2万吨,增长2.9%;油料产量5.4万吨,比上年下降2.4%;水产品产量1.1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全年棉花产量275吨,比上年下降23.2%;烟叶产量409吨,比上年增长2.8%。
2013年,淮滨县完成植树造林1.5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改扩建工程0.8万亩,生态廊道绿化工程0.5万亩,新型社区绿化工程0.1万亩,长防“三期”绿化工程0.1万亩,林业产业工程1.5万亩,建设高标准林业生态示范社区17个,建设义务植树基地17个,完成义务植树任务150.5万株。
2013年,淮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9.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1%;全年农村用电量1.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
第二产业
2013年,淮滨县全年工业增加值409673万元,比上年增长12.8%。规模以上总产值1161915万元,突破百亿大关,较上年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2773万元,较上年增长15.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8292万元,比上年增长40.4%;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61043万元,增长16.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48113万元,增长24.3%;重工业增加值193587万元,增长11.8%;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9671万元,增长18.2%。
2013年,淮滨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99923万元,比上年增长20.94%,产销率达99.1%,实现利润总额118551万元,比上年增长0.66%。
2013年,淮滨县四大支柱产业(造船、纺织、酿酒、农副食品加工)全年完成增加值217551万元,占总增加值的65.4%。
第三产业
201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业6.4亿元,比上年增长9.3%,零售业23.4亿元经上年增长17.8%,住宿业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餐饮业13.8亿元,比上年增长9.8。
2013年,全社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总额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分城乡看:城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总额42.4亿元,增长19.9%;农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总额25.0亿元,增长18.2%。
2013年,全年完成客运量1397万人,增长1.9%,旅客周转量90092万人公里,增长2.0%,。全年完成货运量1108万吨,增长5.6%,货物周转量230720万吨公里,增长1.7%。
2013年末,淮滨县移动电话用户27.89万户,比上年增长1.9%,宽带到达数2.22万户,比上年增长53.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39万户,0.6%。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4.56万门。其中:电信移动电话用户8155户,增长37.2%,宽带到达1638户,增长23%,固网用户904部,增长55.2%;移动公司移动电话用户达21.51万户,增长1.02%,宽带到达2000户(含集团用户),增长300%;联通公司移动电话用户达5.57万户,增长1.9%,宽带到达数1.86万户,增长46.9%,固定电话用户3.30万户,下降10.8%。交换机总容量达4.56万门。
201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7.1亿元,比年初增加21.3亿元,增长25.2%。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1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增长17.7%。各项贷款余额44.7亿元,比年初增加9.1亿元,增长25.5%。
2013年,淮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7亿元,增长20.6%。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59亿元,增长10.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亿,增长1.4%。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淮滨高中(10张)
2013年,淮滨县在校学生数为138400人,比上年下降28.29%。其中:特殊教育26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5636人,比上年下降31.6 %;职高在校学生6828人,比上年下降15.0%;初中在校生29760人,比上年下降33.7%;小学在校生65541人,比上年下降30.6%;幼儿教育20609人,比上年增长18.7%。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成人技术培训5756人次;成人初等教育1392人次。
2013年高考淮滨县普通类共报考5898人,各类本科以上进线共3329人。其中本一进线395人,增长22.29%;本二以上进线1461人,增长15.49%;本三以上进线3127人,增长4.37%;体育艺术类本科进线202人,本一、本三进线提升人数分别排在全市第五位和第三位。名校录取取得突破,被清华大学录取1人,空军航空大学录取2人。
2013年全年共拨付资金6786.8万元;其中:课本费资金1599.8万元;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资金691.4万元;资助普通高中困难学生助学金533.2万元。
文化卫生
2013年,淮滨县蒋国故城遗址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
2013年末,淮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6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新农合管理机构1个,民营医疗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19所,村卫生室289个。淮滨县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831张,卫生技术人员2459人(含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56人,注册护士417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47人。
交通概况
编辑
公路:截止2012年,淮滨县干线公路118公里、农村公路1516公里;
京九淮滨淮河大桥新增国道G328已获省发改委批复,该项目控制性工程淮河二桥长2976米,投资25000万元,结束了淮滨无国道的历史;淮息淮固高速公路淮滨境内46公里,2012年10月建成通车,西接大广、南连沪陕高速,规划建设的淮滨至阜阳高速东接济广高速,高速公路连南贯北、承东启西。高速公路、国道、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互联成网。
铁路:京九铁路横贯南北。2008年铁路电气化淮滨段改造完成。
航空:与阜阳国际机场相距50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300公里。
淮河航运:淮河港是河南省最大内河港口,淮滨造船业、内河航运业历史悠久,淮滨水运业通达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三大河系,营运于安徽、江苏、重庆、上海、湖北、江西等地。在册货船1300艘,运力180万吨。
公铁水一体化淮河淮滨物流港:正在规划实施的公铁水一体淮河淮滨物流港已获省发改委批复,该项目集公路、淮河航运、京九铁路、阜阳机场四位一体,形成了河南省158个县市区中淮滨独有的交通优势。
风景名胜
编辑
期思古城
期思古城位于白露河和淮河汇流处的中间偏南地带,距淮滨县城
淮滨风景东南三十华里,为淮滨县期思镇政府所在地。古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700米,南北长400-500米,古城除北面紧靠死河与城内地面相平,已无墙址痕迹外,其余三面墙址继续可见。墙址残高2-4米,基宽32米左右。东部和南部护城河残迹尚存。
淮河博物馆
淮河博物馆建于淮滨县城东湖风景区内的东山岛上,建设用地34000平方米,
淮河博物馆(9张)
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由博物馆主体楼、碑林、三贤阁、过岛路桥和具有春秋战国时期风格的图腾柱等附属建筑组成。
东西湖风景区
淮滨县东西湖风景区,位于淮河支流饮马港口段,新老城结合部。景区面积3.85平方公里,水面面3000余亩,大小岛屿18座。景区内种植各种名贵花木数十种共十万余株,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其主要景点有楚相公园、东湖庄园、音乐喷泉广场、连心桥、烟波亭、九曲桥头园区、宣传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
淮滨淮南湿地保护区
淮滨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1年12月批准成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环境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并侧重于保护珍稀野生鸟类资源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
民俗文化
编辑
文化艺术
布雕画
淮滨布雕画由防胡镇农民郑镇怀所发明 ,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作品《清明上河图》、《八十七神仙卷》、《搜山图》、《古代军戎士图》等在各界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屡获大奖。
肖营泥塑
淮滨县三空桥乡肖营村传统文化产品泥塑经过仔细筛选、和泥、捏制、烧炼、彩绘等工序制作而成,用泥塑制作的动物和人物造型,是淮河流域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淮滨戏剧
淮滨戏剧分为京剧、曲剧、豫剧、花篮戏、花鼓戏等剧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淮滨的戏剧团体达到30多个,说唱艺人达200多人。
特色小吃
淮滨胡辣汤、炸馓子、炸麻叶、炸丸子
名优特产
淮滨主要特产:乌龙酒、猫爪草、粉条、淮半夏、芡实、黄沙、杨木、拐枣等。
古今名人
编辑
刘盼遂,现代教育家、国学大师、北师大教授。
齐未煌,民国教育家。
徐振,民国诗人。
华长明,万和纺织公司董事长,浙江省河南商会会长。
孙叔敖(公元前650—公元前593年)楚国名相,期思(今淮滨县期思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