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县是江西省吉安市辖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因赣江与恩江合行洲渚间,形若“吉”字,吉水由此得名。下辖18个乡镇,249个行政村,总人口51万(截至到2010年末),国土面积2509平方公里。吉水县自隋朝建县以来已1300余载,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古就是“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南宋诗人杨万里,民族英雄文天祥,《永乐大典》总篡解缙,嘉靖状元、地理学家罗洪先,《中华大字典》和《辞海》主编徐元诰等人均是吉水县人。吉水县也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沿革编辑
吉水县 (2张)
吉水县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境内聚居。夏时属扬州,位于扬州地域之西境。商末后为吴地,战国时归楚。秦始皇(前221年)统一全国后,属九江郡庐陵县。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属九江王国庐陵县。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王国为淮南王国,吉水属淮南王国庐陵县。高祖六年(前201年),从淮南王国中析置豫章郡,庐陵县属之。(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改庐陵县为恒亭县,吉水属之。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郡县名称和隶属关系皆复旧。和帝永元八年(96年),析新淦、庐陵两县之间地置石阳县(县治设今醪桥镇固洲村,为吉水县前身),属豫章郡。献帝建安四年(199年),析豫章郡置庐陵郡,石阳县属之。三国吴末帝宝鼎二年(267年),析庐陵郡之石阳、阳城地置吉阳县。西晋 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庐陵郡治从西昌(今泰和县城西)徙石阳(今醪桥镇固洲村一带)。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吉水属江州庐陵郡之石阳、吉阳县。东晋咸康八年(342年),庐陵郡治从石阳县城徙于今吉安市区孔家湾,郡县隶辖如故。隋开皇十年(590年),废庐陵诸郡,置吉州,改石阳县为庐陵县。开皇十一年(591年),吉阳县并入庐陵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吉州为庐陵郡,郡治再徙石阳故城。大业末(615年~617年),分庐陵县水东的顺化(又作淳化、舜化、纯化)、文昌(又作永昌)、折桂、中鹄、仁寿、兴平、明德、永丰、龙云(含报恩镇)、云盖、迁恩(又作迁莺)等11乡置吉水县,县治设今文峰镇,属庐陵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庐陵郡复改吉州,吉水属之。武德八年(625),改吉州为庐陵郡。高宗显庆二年(657年),改庐陵郡为吉州。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州治从石阳故城迁今吉安市区道署坪一带。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吉州为庐陵郡,郡县隶辖未变。天宝十四年(755年),吉水县改为吉水镇(镇治设今城南)。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庐陵郡改为吉州。十国吴高祖天祐七年(910年,用唐年号),杨吴占领吉州,沿承唐制。升吉水镇为吉水县,以新淦为都制置使治所,领新喻、丰城、吉水3县,欲遂图虔州,旋移治吉水,寻废。南唐烈祖升元二年(938年),罢新淦都制置使,吉水由县改场,还隶吉州。元宗保大八年(950年),吉水由场复县,仍隶吉州。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吉州改称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吉水属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析吉水县之兴平、明德、永丰、龙云(含报恩镇)、云盖五乡置永丰县。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庐陵县以同水乡及新嘉里换吉水县之顺化乡。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析吉水县之迁恩乡归永丰县管辖。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江西行中书省(简称江西行省或江西省),吉州庐陵郡兼军事改称吉州路总管府,吉水县属江西行省吉州路总管府。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吉水由县升为州,隶属未变。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改吉州路总管府为吉安路。惠宗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吉安路为吉安府,吉水属之。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吉水由州复为县。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行省改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之下设道,吉安府属湖西道,吉水县属之。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破吉安,因袭明制。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废湖西道,吉安府直隶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世宗雍正九年(1731年),吉安府属分巡吉南赣道。高宗乾隆十九年(1754年),吉安府属分巡吉南赣宁兵备道。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冬,废府,吉水县直属江西省。民国三年(1914年),划江西为豫章、浔阳、庐陵、赣南四道,吉水县属庐陵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县直属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4年),境内苏区分别成立庐吉县、公略县、新峡县,国统区仍称吉水县。水南等革命老根据地与吉安合成庐吉县;水南、白沙、中鹄、水东、折桂、冠山等区划归公略县;同水区的阜田、枫江等大部村庄与新喻、峡江二县的边缘地区划归新峡县。公略县和新峡县直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1934年红军北上后,苏区根据地沦为国统区。1935年,吉水县属江西省第三行政区。1949年6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中共江西省委决定成立吉安分区。1949年7月14日,吉水县全境解放。7月15日,中共吉水县委、吉水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隶属吉安分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9月,改吉安分区为吉安区,吉水县属之。1955年,改吉安区为吉安专区。1968年,改吉安专区为井冈山专区。1971年,改井冈山专区为井冈山地区。1979年,改井冈山地区为吉安地区。吉水县隶属不变。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市,吉水县隶属吉安市至今。
行政区划编辑2010年,吉水县辖15镇3乡。共有249个村民委员会,2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297个村民小组。地理环境编辑位置境域吉水县地处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吉安市东北部。地跨地经114°38’~115°36’、北纬26°52’~ 27°33’。东与永丰县接壤,南与青原区相连,西与吉州区、吉安县毗邻,北与峡江县交界。吉水县南距吉安市23公里,东至永丰县城38公里,北至峡江县城(水边镇)52公里,至省会南昌196公里。县境南北相距80公里,东西最狭处22公里,吉水县幅员面积2509.73平方公里。
地形
吉水县地形兼有山地、丘陵、平原三大类,以丘陵为主。东、北、南三面地势稍高,西与西北稍低,并依序由东向西倾斜形成一个半开口的盆地;东南与西北两头大,中部狭窄。最高点为县城东北部的大东山,海拔891.3米;最低处为县城北新码头,海拔仅38.0米。
土壤
依照土壤命名的原则,县内土壤可分为5个土类(水稻土、红壤土、潮土、紫色土和石灰土),11个亚类(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土;红壤、红壤性土、黄红壤;壤质潮土、少质潮土;酸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和棕色石灰土),40个土属,136个土种。根据土壤利用现状,县内土壤可分为农耕地(水田、旱地、菜地),园林地(茶园、果园),林地(阔叶林地、杉木林地、马尾松林地、竹林地、油茶林地、油桐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苗圃),荒山(灌丛地、草地、迹地),难利用地(裸露半裸露地,包括砾石地),水面(河流、水渠、水库、水塘),其他用地(建筑用地、河堤、公路、机耕道、田埂)七类。吉水县土壤以水稻土的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是县内一类耕作土壤,共有面积706581亩,占吉水县版图面积的17.15%,占总耕地面积的88.8%。红土壤分布从海拔50米以上岗地低丘到海拔891米大东山,面积2542765.45亩(其中旱作土壤46352.49亩),占土地面积61.72%。潮土土壤分布在吉水县五大江和水溪两岸的河谷阶地上,由河流冲积物风化发育形成,面积73235.34亩,占土地面积1.8%,占耕地面积9.2%。紫色土壤面积363042.61亩,占土地面积8.81%。石灰土壤面积12322.69亩,占土地面积0.3%。
水文
境内主要河流属赣江水系,除赣江外,还有泷江(又名孤江)、恩江(又名乌江)、住岐水(又名八都水)、同江(又名小江)。吉水县水面面积共212548亩,其中小河流、溪、涧水占总水面积59.17%。
气候
吉水县属中亚热带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东亚季风湿润气候特征。其气候特点是:春寒、夏热、秋旱、冬冷。冷、暖气流交换于境内,造成梅雨连绵;盛夏伏热高温,多呈旱象;夏秋之际,晴热少雨;深秋则秋高气爽;冬日寒冷。据历年气温记载,年平均无霜期290天,最长年份达348天(1965年),最短年份为247天(1988年)。初霜日期平均在每年的12月4日前后,终霜日期平均在次年的2月16日前后;年日照时数为1711小时,年降雨量为1541.8毫米,年蒸发量为1547.2毫米,年平均地温21.5 ℃。
自然资源编辑水资源
地表水: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所有江河、溪水均汇入赣江。县境内东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689.6~898.1毫米;西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773.4毫米。经计算,县境地表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46亿立方米;境外流入县境客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43.73亿立方米,两者总和为564.19亿立方米。
地表水:县境内已探明浅层地下水总量为1.65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日产水166立方米,但分布不均。地下水蕴藏量虽然较大,但可供开采利用的仅有0.3亿立方米。大气降雨为地下水主要补充来源。
水力资源:县境内各中小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8.14万千瓦(不含省级以上规划),其中可供开发4.72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吉水县现有水力发电站12座,装机29台,总装机容量9515千瓦。其中单机500千瓦以上的有曹家电站和水口电站2座。
生物资源
动物
常见兽类有野猪、野兔、獐、鹿、狼、狐、獾、黄鼠狼、水獭、刺猬、松鼠、田鼠等;稀有珍贵动物有华南虎、南山豹(金钱豹)、苏门羚、马鹿、穿山甲等;飞禽类动物有野鸽、野鸡、野鸭、鸳鸯、斑鸠、喜鹊、乌鸦、麻雀、斑鸡、白鹭、画眉、黄雀、凤鸡、白鹤、八哥、啄木鸟、猫头鹰等;鱼类动物有青鱼、草鱼、鲸鱼、鱤鱼、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红鳍、黄鲴、中华鰟鮍翘嘴、红鲌、鳙鱼、白鲢、鲤、蛇鮈、长蛇鮈、圆简吻鮈、赤眼鳟、油条鲹、尖头红鲌、银鲴、高体鰟、鲥鱼、大银鱼、花鳅、大斑花鳅、花斑河鳅、泥鳅、大阿鲶、胡子鲶、黄颡鱼、粗唇鮠、鳗鲡、花鳗、乌鳢、黄鳝、白鳝、斑鳜、大眼鳜、圆尾斗鱼、叉尾斗鱼、刺鳅等。
植物
县内有各种野生植物200余种,主要有山苍子、黄栀子、橡子、黄荆、松香、小山竹、金银花、谷皮、荆芥、砂仁、鸡血藤、乌桕子、香附半、猕猴桃、杜仲、杨梅、葛荇、钩藤、杜鹃、山茶、野当归、牛夕、楠木、罗汉松、云松、雪松、黄杨、樟、柏、檫、枫、荷、栎、梓、银杏等。
矿产资源
吉水县是吉安市矿产资源大县之一,世界上十二大类矿产资源,吉水县已发现九大类:即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冶金辅助原料、燃料、化工原料非金属、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水气。已探明的矿产种类有:铁、锰、钛、铜、铅、锌、钼、钨、汞、钴、金、银、稀土、耐火黏土、硅石、白云岩、煤炭、泥炭、油页岩、磷、重晶石、冰洲石、砷、石灰石、水泥配料用页岩、瓷土、陶土、砖瓦黏土、河砂、块石、花岗岩石材、矿泉水、地下水(地下热水)32种。其中可以直接开采的23种(铁、锰、铅、锌、钼、金、银、耐火黏土、河砂、块石、花岗岩石材、矿泉水、地下水地下热水等)。矿产产地(砖瓦黏土除外)有122处,其中中型规模储量1处,小型规模储量20处,矿点66处,矿化点35处。铁矿探明储量275.8万吨;铅储量3951.87吨;锌储量3516.19吨;银储量14.33吨;砂金储量213.17公斤;稀土储量368.37吨;耐火黏土储量32.60万吨;硅石储量71.15万吨;煤炭储量714.99万吨;泥炭储量95.7万吨;水泥用灰岩储量2260.40万吨;瓷土储量5.03万吨;矿泉水储量500万吨;地下水储量16644万吨;贡岩储量12.4万吨。此外,县内还有不少矿产地未作地质勘察。
人口民族编辑2010年末,吉水县总人口51万人,其中男性27万人,女性24万人;非农业人口13万人,农业人口38万人。当年出生0.7万人,出生率13.93‰。吉水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4人。有畲、满、回、壮、苗、维吾尔等6个少数民族。 客家人分布在吉水县东、南部的螺田、冠山、白沙、丁江、乌江、水南等乡镇和县城文峰镇的山区,共有近10万之众,约占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 。
经济编辑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84.4亿元,财政总收入8.7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65亿元,。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8.22:50.03:31.75。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10.3%。规模工业增加值27.1亿元,占GDP的比重32.1%。固定资产投资77.4亿元。争取国家投资性无偿资金5.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92元。
农业
吉水农业2012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3069万元,增长7.3%,其中种植业产值129576万元,增长10.0%;林业产值22405万元,增长12.3%;牧业产值150484万元,增长4.3%;渔业产值18688万元,增长7.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916万元,增长10.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7236公顷,比上年增加1478公顷;粮食总产量45.6万吨,比上年增长3.8%。油料种植面积22711公顷,产量达2.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2012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达2573公顷,有林地造林733公顷,更新造林115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2%。全年肉类总产量101803吨,增长7.9%,生猪出栏 624380头,增长4.0%,年末生猪存栏390385头,增长4.3%;出售和自宰肉用牛87000头,增长2.3%;年末牛存栏 115910 头,增长4.5%;出笼家禽285885百羽,减少0.5%,年末家禽存栏93120百羽,增长9.8%;水产品产量19121吨,增长5.3%。
工业
2012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211.4亿元,增加值52.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1%和18.6%。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3%,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06.86亿元,增加值51.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2%和18.3%。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户,总量达到78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9.6亿元、利润15.9亿元、利税25.5亿元,分别增长28.4%、12.1%和18.6%。工业用电量3.08亿度,增长9.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91.0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8.6万吨原煤,同比增长1.14%;啤酒76879.5千升,同比降低3.50%,哇哈哈软饮料111581吨,同比增长88.07%,混合饲料64326吨,同比增长15.32%;水泥30.52万吨,同比增长6.14%;铁精粉129.61万吨,同比增长11.19%。
交通概况编辑境内赣粤高速公路、京九铁路、105国道、赣江水道四条大动肪纵贯而过。 建设中的昌吉赣客运专线在此设有吉水西站。2013年,吉水县已开成“二纵五横二斜”路网主骨架,“两纵”即赣粤高速公路和105国道;“五横”,即省道抚八线连接县道八住线,省道永吉线,县道文水线、朱阜线、双村至枫江线;“二斜”即省道吉新线、古高线。吉水赣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将东西两岸连成一体,极大地方便了两岸群众生产生活;朱阜线、赣粤高速吉水连接线、下冠线、永吉线乌江至永丰段水泥(油)路改造工程已经完工,乌白线、朱北线、永吉线乌江至永丰段二级油路改造工程即将完工,古高线螺田至白沙段改造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吉水县已竣工和开工在建里程总长达169公里,通村水泥路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吉水县已有101个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县乡1小时交通网基本形成。
社会编辑2013年,县城已建成龙华大道、文峰大道、文山大道、文水路、文化路等主要街道,城区面积达8.2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由20平方公里扩大到50平方公里,吉水县城镇化率达28.5%,城镇人均住房28.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35.43平方米;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4座,城
龙华中大道乡电网密布,基本实现了初级电气化标准;有日供水2万吨水厂2座,日供水1万吨水厂1座,日供水5000吨水厂1座;邮政、电讯业务齐全,移动、联通、电信等网络遍及吉水县所有乡村,拥有固定电话用户4.9万户,移动用户2.3万户,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4720门,通讯十分便捷;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社会事业设施配套齐全。商贸、运输、餐饮等公共服务业十分发达。 旅游编辑南麓斋南麓斋坐落于洴塘村南山天柱峰脚下东南方,系宋元之际的一座吉水名书院
吉水,为宋末学者杨家庄人杨桂所建。斋坐北朝南,占地200余平方米,土墙砖木瓦屋结构,青砖碧瓦,古朴雅致。大门首上部嵌有“南麓斋”三个醒目的大字。石阳古城石阳古城东为丘陵,西临赣江,南至今南门前村,西南为固州和马家城两村,北至城上村,面积大约为一平方公里。古城周围曾筑有土城,城内建有驿道路。临城村落,根据文化座落方位,分别起名为城上、南门前、官路上、官路下等。历史发展至今一千多年,古城已夷为平地,但古城遗址处仍不时能挖掘到古陶片及器皿等文物,其文化层厚达1.5米。陶片多属印纹硬陶,文饰以绳纹为主,曾于区内拾得新石器时代石磷一个,晋石质“鸡壶”口沿一片。住歧钓鱼台吉水住歧乡赣江之滨有一座钓鱼台,相传为严子陵和张果老的垂钓处。阜田石莲洞石莲洞位
杨万里墓于吉水县阜田镇北7.5公里处。内大小洞五、六处,大洞名曰“佛庐”,洞口岩上刻有“石莲洞”3字,洞内可容百余人,岩壁纹形黝黑,天然成人物鸟兽状。“佛庐”右后有一小洞,洞高8米,洞顶嵌有钟乳,以石击之,“着着”有声。洞口岩上有一石床,相传为罗洪先读书、憩息之处。石床左上首岩壁上刻有罗洪先所书“梅关”2字.洞门右有数株罗汉松,树干丈余围、虬枝纠结,古老蓊郁。洞上岩有棵古荆树,高达数丈,据传,罗汉松、古荆树均为罗洪先亲手载植,距今已有400余年。桃花岛桃花岛位于江西省吉水县城南郊赣江河道中央。距吉
吉水桃花岛安市15公里,105国道直达桃花岛渡口。是岛礁河滩型的生态观光果园。桃花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鉴湖公园鉴湖公园于1997年初开始兴建,到1998年底建成开园,前后历时两年。
著名人物编辑从唐至清,吉水中举者1435人,进士556人,其中状元6人,榜眼3人,探花4人,描述当时盛况是:“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杰出代表人物如:南宋诗人杨万里,《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爱国名臣杨邦乂,抗金名将杨再兴,明《永乐大典》总纂解缙,建文状元、内阁首辅胡广,理财名臣周忱,明朝使臣陈诚,东林党领袖邹元标、李邦华,兵部尚书毛伯温,嘉靖状元、地理学家罗洪先,文学家曾同亨,《中华大字典》和《辞海》主编徐元诰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