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兰区隶属于海南省海口市,位于海口市东北部,东接文昌市,南连琼山区,西接龙华区,北临琼州海峡。 美兰区是海南省委、省政府机关所在地,是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口市的中心城区。 截至2012年年底,美兰区下辖灵山镇、演丰镇、三江镇、大致坡镇4个镇和白龙街道、蓝天街道、和平南街道、海府路街道、博爱街道、白沙街道、海甸街道、人民路街道、新埠街道9个街道,常住人口62万人。 总面积581平方公里。 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 。美兰区依江傍海,有连绵100多公里的海岸线,土地肥沃,具有广沃的红土地。境内有美兰机场和东寨港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南渡江、美舍河、海甸溪穿越城区流入大海,东线海文高速公路、琼文国道横贯全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1950年海南岛解放,6月成立海口市人民政府,振东区辖永安镇、白沙乡、甸埠乡。1950年12月,分属市第一区人民政府和第三区人民政府。1955年6月1日,撤销市第一区人民政府,将下辖8个街道,并为振东、博爱街道,隶属于海口市人民委员会。 1960年,振东、博爱街道合并成立中区人民公社,1961年6月,改称为东区人民公社。1962年1月,撤销东区人民公社,分别成立振东、博爱人民公社。1967年8月,振东公社改称立新公社,博爱公社改为东方红公社。1974年2月,撤社建区,立新、红岛公社合并成立立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东方红革命委员会。1982年10月,分别成立振东区人民政府、博爱区人民政府。 1990年11月15日,国家民政部批复同意成立海口市振东区为县级市辖区,是当时海口市三个区之一。1991年4月挂牌成立振东区,同时确定了振东区行政区域的界线和区机关部门的调整工作,并据此对原振东、博爱、白龙、新埠等区、乡镇进行合并。新的振东区管辖白龙乡、新埠镇和振东、海甸、白沙、人民路、博爱南、和平南、海府路7个街道,共36个社区、8个村。1996年,振东区下辖新埠镇、白龙乡和海甸、白沙、海府、振东、人民路、博爱南、和平南7个街道、50个社区、11个村。1996年辖区面积45.78平方公里。 2001年,振东区合并振东街道与博爱南街道为博爱街道;撤销白龙乡,分设白龙和国兴2个街道;从海府路街道管理区域中划出蓝天路(原机场路、机场西路)、西沙路(南航东路)以南部分,增设蓝天街道;并相应调整原辖区50个社区为47个,撤换原4个村为4个社区。调整后,振东区辖9个街道、1个镇,共51个社区。 2002年10年16日,根据国务院以及海南省政府调整海口市行政区域的批复,海口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振东区,并于2003年1月1日挂牌成立美兰区,由原振东区与原琼山市江东四镇合并组成,是海口市下辖的四个区之一,有东美(美兰)西秀(秀英)之称。美兰区下辖灵山、演丰、大致坡、三江、新埠5镇和白龙、蓝天、和平南、海府路、博爱、白沙、海甸、人民路8个街道。2005年6月,新埠镇改制为新埠街道,管辖新埠岛。至此,美兰区辖有4个镇、9个街道、52个社区、53个村。2009年,咸来村(办事处)中,分成1个社区、1个村,即原咸来镇墟部分改成社区,农村部分还属咸来村。2010年,美兰区辖有4个镇、9个街道,53个社区、53个村,共106个村(社区),下设468个居民小组、809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12年年底,美兰区下辖灵山镇、演丰镇、三江镇、大致坡镇4个镇和白龙街道、蓝天街道、和平南街道、海府路街道、博爱街道、白沙街道、海甸街道、人民路街道、新埠街道9个街道,共53个村、53个社区。
美兰区
美兰区位于北纬19’57-20’05,东经110’10-110’23 ,地处海口市东北部,东倚南渡江,南连琼山区,西接龙华区,北临琼洲海峡,具有“倚江傍海”的地区优势。 全区总面积581平方公里。
地貌
海甸岛美兰区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主要为滨海平原,地热低平,是海南著名的南渡江出海口处,在出海口处的海甸岛和新埠岛,两岛相望。
气候
美兰区属于季风性热带气候区,夏长冬短,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对数2225.2小时,热量丰富;受热带海洋气候和季风环流影响,气候温和,年平均湿度23.3C,年无霜期346天,终年无冰雪;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属半温润型气候,干湿季明显;常风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属太平洋台风区,每年4-10月是热带风暴、台风活跃季节。
水文
美兰区江海交汇、港汊纵横,海岸线绵延118多公里,南渡江、美舍河、海甸溪穿越城区流入大海。
自然资源编辑植物资源
美兰区是主城区,以人工植被为主。人工植被由热带区系植物的各种栽培种组成,如桉树、木麻黄、樟树、相思树、棕榈树、橡胶树、油棕树、竹子和花卉等经济林和园林树种,以及龙眼树、荔枝树、椰子树、杨桃树、香蕉树等热带亚热带果树树种。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中,鸟类有麻雀、大山雀、白眼眶、八哥等140多种;兽类有赤麂、鼠类、野兔等;爬行类有蛇类、龟、鳖、坡马等;昆虫类有蜂类、蚁类、蝴蝶类、蜻蜓等,以及青蛙等两栖动物。人工饲养的动物以禽畜类为主,包括猪、牛、羊、狗、猫、兔、鸡、鸭、鹅、鹌鹑、鸽子等。水生动物中,有马鲛鱼、石斑鱼、带鱼、鲳鱼等100多种海洋鱼类,青鱼、草鱼、罗非鱼等数十种淡水鱼类,对虾、青虾、角虾、青蟹等二三十种虾、蟹类,以及泥蚶、毛蚶、海螺、牡蛎等贝类。
交通编辑公路
海文高速公路、海南环岛高速公路在境内相交,国道G223、省道S201与众多的城市道路一同构成了全区的交通骨架。
铁路
美兰区内有美兰站(美兰机场侧),海南环岛铁路贯穿辖区,可乘坐动车前往三亚等地。
水运
美兰区拥有长118公里、占海口市近90%的黄金海岸线,海南最长的河流南渡江由南向北贯穿美兰区全境奔流入海。辖区内有海甸港等大小港口,水运交通比较发达。
航空
美兰国际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是中国国内干线机场,占地面积583公顷,飞行区等级按国际民航组织制定的4E级标准修建,可满足波音747—400等大型飞机的起降要求。跑道长3600米,宽60米,一条平行滑行道长3600米,宽44米,配备世界先进水平的二类助航灯光系统,通讯导航设备二类仪表着陆系统,其他航管及机场服务设施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经济编辑综合
美兰区美兰区从1991年至2010年底,经济总量从9.78亿元增长到157.2亿元,是20年前的16倍。财政总收入2010年达到23.2亿元,是1991年0.111亿元的209倍。人均GDP从6158美元增长到25355美元,翻了两番。 2011年,美兰区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74亿元,同比2010增长13%。 2013年美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
第一产业
2013年美兰区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6%。美兰兰花优良品种选育及无土栽种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新建5200亩冬季瓜菜基地并投入种植;三江炎龙杏鲍菇、茶树菇填补了海口市食用菌类栽培的空白;三江“豪福江”莲雾被评为海南省著名商标。生猪年出栏约47万头,荣获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大致坡镇110万只蛋鸡养殖场成为海口市鸡蛋供应的主产基地。新建老虎石斑鱼、贝类、观赏鱼等养殖基地2048亩,完成冬季对虾温棚建设1126.5亩;投入973.5万元完成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2252.2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6181吨、总产值6.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20.8%。
第二产业
2007年1月至9月,美兰区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8亿元,同比增长6.6%,占海口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的17.2%;实现增加值0.71亿元,同比增长6.5%,占海口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的17.8%。在行业分布中,美兰区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木制品加工、铝制品加工、汽车修理、食品加工等。2013年,美兰区工业总产值34.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5.2%。
第三产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44.8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1.4亿元,年均增长19.3%。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13.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3.2亿元,年均增长15.4%。 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7.9%。 2013年美兰区望海国际广场、名门广场等大型购物商场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凸显;海甸三东路、五西路、国兴大润发周边已形成较为成熟的集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新商圈;以机场空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巩固发展,全区已发展海航、海汽等物流服务企业60家。 2013年美兰区新埠岛国际游艇会140个游艇泊位全部投入使用,绿林风情运河水岸商业区已建成招商,将发展成为海口市最大的滨江商业街区;红树林5A级风景区的游轮渡口码头、海上红树林栈道将于2014年3月底正式对外开放。
人口民族编辑人口
海口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美兰区人口数据为 62.3667万。 2012年年底,美兰区常住人口62万人。 2013年,美兰区常住人口数据为67.0800万,户籍人口数为53.3600万。
民族
美兰区全区常住人口中,主要有汉族、彝族、苗族、回族、满族、瑶族、蒙古族等。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汉族占总人口数绝大部分,达97%以上。
社会编辑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3月,美兰区有中小学校104所。其中,公办初级中学12所、小学81所,民办学校11所,幼儿园146所,教育机构54个。全区在职教职工3065人,在校生为52223人(含民办),幼儿园在园生17755 人。 2013年美兰区全年投入1.29亿元(其中区级资金8895万元,争取省市教育资金3982万元),完善辖区47所中小学标准化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5361.21万元在4个镇相继建成5所公办幼儿园。扩大优质学校数量,设立市九中海甸分校,强力推进美苑小学建设。59个校安工程竣工率、验收率均达100%,在全市排名第一。
公共卫生
海口人民医院2013年,美兰区有25家社区服务站、2家农场医院、7家乡镇卫生院、101家个体诊所。 2013年美兰区建立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51.9万份,建档率达80.8%。食品药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创建名门广场餐饮服务示范一条街,整治海南大学和桂林洋大学城周边餐饮服务环境。配备镇级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完善镇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新农合参合率为99.8%;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120%,在全市排名第一;城镇居民养老和新农保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
科技事业
美兰世纪大桥2013年美兰区科技项目建设取得新成绩,国家级富民强区项目通过验收;完成演丰镇墟50万元高科技膜法净水改造项目建设;争取太阳能灭虫灯试点项目落户大致坡镇美桐洋。防震减灾工作投入达到省级标准,群测群防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在全市首度考核评比中名列第一,白沙门社区居委会荣获“全国减灾先进单位”。
社会保障
2013年美兰区全年发放城乡低保户、五保供养户、孤儿抚养等补助金2690万元。开展“暖冬行动”,解决孤寡老人、低保户、孤儿等特困群体过冬问题。审批城乡居民医疗救助642人次、248.8万元。投入扶贫资金640.5万元完成13个贫困村庄的帮扶项目。新增城镇就业1450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218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2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推介小额担保贷款171笔、1408万元,为284名就业者追回工资86.8万元。发放廉租住房货币补贴1437户、334万元,完成廉租住房配租165套,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配售2199套,工作量均占全市总量的二分之一。
风景名胜编辑
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兰区的景区景观,主要有琼州大地震遗址(海底村庄)、美兰国际机场、海甸岛、美兰世纪大桥、白沙门旅游娱乐园、海南省博物馆、海口钟楼、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0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198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示范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省东北部,周边与文昌市的罗豆农场和海口市的三江农场、三江镇、演丰镇交界,是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和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337.6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1578.2公顷,滩涂面积1759.4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