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北部。 是红河州“北大门”,南抵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316公里,市内交通四通八达,昆河公路纵贯腹地93公里,滇越铁路沿西境跨越78公里,有G80广昆高速公路经过。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弥勒县,设立县级市弥勒市,由云南省直管,红河州代管。市人民政府驻弥阳镇。截至2012年末,弥勒市辖10个镇、2个乡,总人口为527767人。 2012年,弥勒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1.05亿元。 弥勒市是高原葡萄之乡,有中国著名葡萄酒品牌“云南红”。
弥勒市为律高县地,分属牂牁郡和益州郡(蜀汉时同并称修云,后称味县,属建宁郡,律高属兴古郡)。南北朝时期,境内为西爨地,隶属南宁州。 唐初称泉麻县,隶属郎州,唐天宝后归属南诏。宋大理时,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的弥勒部所据,隶属石城郡(郡治在今曲靖)。 元初,弥勒部隶属落万户府(今石林)。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千户总,隶属广西路(今泸西),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置弥勒州,始设土知州。明弘治十年(1497年)改土设流,隶属广西府(今泸西)。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置十八寨守御千户所,直属省都司。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弥勒州改称弥勒县,隶属广西直属州(今泸西)。 民国二年(1913年)隶属蒙自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隶省。 1953年成立弥勒县彝族自治区(县级),隶属宜良专区,1954年7月划归蒙自专区。1956年12月建弥勒彝族自治县。1957年11月划属新成立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后复称弥勒县。 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弥勒县,设立县级弥勒市。
远眺弥勒市
地理环境编辑位置境域
弥勒市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位于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39′之间。北依昆明市石林县、南接本州开远市、东邻文山州丘北县、西连玉溪市华宁县,处于昆明、个旧、开远三个城市和滇中滇南两个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红河州的北大门。市境南北长约78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
气候
弥勒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最高在东山金顶山2315米,最低在江边河谷870米。2012年,降雨量835.4毫米,平均气温18.8℃,最高气温34.8℃,最低气温-0.2℃,日照2131.4小时,无霜期323天。光照充足、有效温期长,霜雪日短。
地形地貌
弥勒市境内东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山脉、河流趋向多由北向南。西部石山碎布,间有成林的乔木、灌木;东部山岭表层多为风化土壤,广为草丛,灌木和乔木覆盖;山岭之间有谷地,耕地多散布于谷地和平坝中。最高点位于新哨东面的金顶山,海拔约2315米,最低点为南盘江出境处,海拔约862米。
自然资源编辑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弥勒市煤炭储藏量为10亿多吨。
水资源
截至2013年,弥勒市境内水能蕴藏量为54.5万千瓦,可开发能量为42.15万千瓦。梅花温泉水温29~54℃,流量0.05立方米每秒,属低矿化碳酸温泉。
行政区划编辑2012年,弥勒市辖弥阳镇、新哨镇、竹园镇、朋普镇、虹溪镇、巡检司镇、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东山镇、五山乡、江边乡10镇2乡,7个社区、129个村。
人口民族编辑2012年末,弥勒市总户数163756户,总人口527767人,其中:男性269997人(占总人口的51.2%)、女性257770人(占总人口的48.8%);农业人口439433人(占总人口的83.3%)、非农业人口88334人(占总人口的16.7%)。人口出生率9.4‰,死亡率5.42‰,自然增长率3.9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2人。居住着汉族、彝族、傣族、苗族、回族、壮族等民族,其中:汉族295954人,占总人口的56.1%;少数民族231813人,占总人口的43.9%。
交通编辑弥勒市南距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316公里,昆河公路纵贯弥勒市腹地93公里,有G80广昆高速公路经过,滇越铁路沿西境跨越78公里。截至2013年,弥勒市内暂未有火车站,弥勒站正在建设中。
经济编辑综述
2012年,弥勒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1.05亿元,比2011年增长19.7%。第一产业增加值20.23亿元,比2011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52.1亿元,比2011年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28.72亿元,比2011年增长18.2%。人均生产总值36870元,比2011年增长19%。
第一产业
2012年,弥勒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5.49亿元,比2011年增
弥勒市加8.94亿元,增长33.7%。发放涉农补贴资金6738.84万元。以“云恢209”、“云瑞系列”等为主的优质粮食达80%以上,“云恢209”优质米进入沃尔玛超市;以杂交玉米制种为主的制种面积1.39万亩,产种4170吨,产值3336万元。至2012年末,弥勒市有17家企业(或单位)获产地产品或地理标志认证,其中:13家企业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1个,产地认证面积12.03万亩;3家企业获绿色食品认证,认证绿色食品3个,产地认证面积7.49万亩;获地理标志认定单位1家,认定地标1个,认定面积4万亩。有州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州级6家。有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95户,其中:种植业65户、畜牧业24户、渔业2户、服务业1户,其他3户。弥勒市粮食播种790097亩,总产量23.07万吨;烤烟种植176800亩,总产量2.47万吨;甘蔗种植75328亩,总产量46.62万吨;蔬菜种植166532亩,总产量20.1万吨;油料作物种植52395亩,总产量4015.3吨;药材种植8378亩,总产量2078.7吨;其它经济作物种植5000亩。2012年弥勒市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40个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市)之一。 弥勒市的葡萄、甘蔗、林木、花卉、烤烟等物产资源丰富,是云南省的粮食、烟草、葡萄、甘蔗主产区之一。
第二产业
2012年,弥勒市进出口总值468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15.8%,完成外贸进出口目标任务数462万美元的101%;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407376万元,比2011年增长10.6%;工业总产值265.33亿元,比2011年增长29.4%;工业企业增加值142.91亿元,比2011年增长23.7%;主营业务收入186.07万元,比2011年增长12.8%;利税总额125.1亿元,比2011年增长14.4%;利润总额27.86亿元,比2011年增长31.4%;工业固定资产完成23.74亿元,比2011年增长17.86%;非电工业固定资产完成23亿元,比2011年增长25.09%,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单位GDP能耗下降3.46%,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3.3%的任务。编制完成《十二五规划项目库》,筛选投资项目381项;县财政安排520万元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河湾水泥厂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砉红石材厂年产60万平方米再生石材、红河思源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建家佳新型墙材生产线、红河云牛乳业日处理115吨木瓜牛奶生产线扩建项目竣工投产。
第三产业
2012年,弥勒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8万元,其中城镇
弥勒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5万元。 2012年,弥勒市旅游项目列入云南省、红河州重点考核项目4个,总投资97亿元,年内完成投资6.48亿元。2012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63.07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25.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67亿元,比2011年增长31.5%。
社会事业编辑教育事业
2012年,弥勒市办有各级各类学校263所,其中:幼儿园57所、普通小学181所(个)、普通中学19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94316人,其中:幼儿园485个班15143人,入园(班)率88.8%;普通小学1329个班4369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71%,小学辍学率0.7%;普通初中401个班21241人,毛入学率100%,辍学率1.4%,;普通高中178个班9293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4930人(学籍在弥勒市的1576人、庆来技工学校719人、联办2635人),弥勒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5%;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9人。弥勒市各级各类学校有在职教职工5762人,专任教师5082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334人、小学专任教师2660人、初中专任教师1264人、高中专任教师640人、中职专任教师179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5人。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2840.34万元,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700元、500元;拨付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4451.31万元,将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由1000元、750元分别提高到1250元、1000元;拨付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199.38万元,42434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惠民政策;拨付高中助学金349.2万元,2687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首次领取国家助学金;教育费附加支出8026万元。投入校安工程建设专项资金4006.8万元,排除中小学校D级危房17624平方米,开工建设项目40个21688平方米;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先期投入3400万元,对城区12所学校及弥勒二中、弥勒三中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投入617万元,配置乡镇农村学校音体美器材、实验室仪器设备、现代化电化教学设备、图书等。高考、中考成绩居红河州前列。
卫生事业
2012年,弥勒市有医疗卫生单位300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弥勒市6个(含与县医院急诊科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县急救站),乡镇卫生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村卫生室134个,民营医院8个,个体诊所133个,厂矿、学校医务室、院外门诊3个。有卫生人员2303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3人,有病床2161张,每千人拥有病床4.09张。总诊疗人数261.89万人次,出院总人数10.26万人次,总收入3.61亿元,业务收入3.2亿元。弥勒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39959人,参合率96.4%,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从上年的230元提高到29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240元、农民个人缴费50元。筹集基金12758.81万元。住院最高支付限额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门诊最高支付限额从300元提高到400元;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省级和乡级提高10%、州级和市级提高5%;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乡镇卫生院提高5%,村卫生室提高10%”。弥勒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144.35万人次,支付补偿金1.27亿元,参合农民受益率328.11%。先在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工作的基础上,把妇女乳腺癌、宫颈癌、农村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纳入重大疾病重点保障,后又把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种重大病症列入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范围。弥勒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补充保险参保151150人,参保率33.12%,按人均20元的筹资标准,筹集资金302.30万元,参保人比2011年的11933人增加139217人。全年有578名参保农民住院治疗得到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补助,补助总额152.3万元,其中个人最高补助21026.86元。14家乡镇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省基药采购平台成功采购基药,预付药款33.44万元,采购基本药物166种,134家村卫生室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药品进购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财政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238.16万元。县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基药使用率均超过35%。组织辖区内165个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资源现状在线调查,实现健康档案、电子病历、HIS系统等为一体的规范信息管理系统。弥勒市居民建档率86.85%,其中规范化电子建档率77.72%;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98.0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26%,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30.67/10万,婴儿死亡率7.21‰;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83.87%。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分别为29926人、8513人,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1346人。完成白内障手术707例,完成州政府下达任务数的101.43%。
科技事业
2012年,弥勒市有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85户,成员1.5万人;科普专职人员119人,注册科普志愿者412人。有科普场地1个,科普展览区面积30平方米,城市社区科普专用活动室7个,农村科普活动场地200个,科普宣传专用车1辆,科普画廊18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科普网站3个。2012年,电视台播出科普节目1370小时,电台播出科普节目时间88小时,发放科普读物和资料33.88万份。举办科普讲座44次,4142人次参加;举办科普专题展览14次,参观人数24443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3470次,参训228748人次。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4项,州级科技项目7项。2012年,落实国家、省级科技经费274万元(含省州高新技术企业扶持资金60万元),州级科技经费53万元;安排筹措专项资金264万元,用于畜牧、粮食作物、葡萄、甘蔗新品种引进示范及推广。
基础建设
建立具有特色旅游项目库21个,上报锦屏山风景区、雨补水库热水塘温泉旅游度假区、可邑阿细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红万阿细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下高甸阿哲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6个有开发价值的项目并对外招商。启动创A工作,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制定《弥勒市旅游局关于交通标识系统建设的初步意见》,并启动旅游交通标识、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开展乡村旅游(旅游特色村)建设工作,初步确定可邑村、山兴村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
文化遗产编辑2008年6月,《阿细跳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11月,弥勒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彝族阿细跳月)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云南省弥勒县的《阿细先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36。
特产编辑风吹豆豉弥勒卤鸡蜂蜜甘蔗葡萄
风景名胜编辑锦屏山风景区(原弥勒公园):位于弥勒县城西北方昆河公路旁,距县城10公里。其中的弥勒大佛(弥勒布袋相)于1999年12月落成,高19.99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布袋僧像弥勒坐佛。金碧辉煌的弥勒大佛和气势恢弘的古建筑而闻名省内外,被誊为“佛教胜地”“弥勒道场”。
锦屏山风景区湖泉生态园:位于县城西区2公里处。景区构思新颖,气势恢弘,总占地面积3085.6亩,水域面积1762.4亩,绿化面积705.4亩。湖泉生态园,是集住宿、会议、餐饮、游乐于一体的大型开放式公园。
湖泉生态园白龙洞风景区:为国家2A级景区。距离弥勒县城30公里,是滇南一带规模宏大的溶洞群中颇有壮观的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洞穴分为上下两层,全长2500米,自然形成40多个厅堂。洞中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水、洞中有树,被专家学者誉为“溶洞精品博物馆”。
白龙洞风景区
名人编辑弥勒市著名人物有:明末兵部尚书杨绳武、清末巨商王炽、抗日爱国将领张冲、数学泰斗熊庆来、文学家孙髯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