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贵州省毕节市辖区,毕节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运输物流中心。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西与云南省镇雄县交界,北与四川省古蔺、叙永2县毗邻。总面积3412.2平方千米。2013年末,常住人口113.45万人,有汉、彝、苗等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90.31%。截至2011年,建成区面积40.5平方公里。
七星关区地处黔西山地北部,西部较高,南部及东北部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年均气温12.8℃,年降水量954毫米。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赤水河、六冲河。矿藏有煤、硫、铁、硅、砂、粘土、草炭、大理石、高岭土、重晶石等。326国道、211省道过境。革命纪念地有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毕节时创建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革命委员会”,“贵州省抗日救国军司令部”等革命遗址。古迹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明清时代的摩崖,苗族农民起义的古战场遗址。
七星关相传为诸葛亮祭旗处。元末,大理段功追败明玉珍于七星关。明洪武十四年,傅友德大破蛮兵,得七星关以通毕节。
七星关区在历史上曾被夸四川、云南、湖南、贵州行省领属。
周为卢国南境;战国时属牂牁国西北境;秦属巴蜀郡东南部地;汉置平夷县,晋建兴元年置平夷郡,平夷县为郡治,东晋简文帝时改为平蛮;刘、宋、梁、陈至隋无变。
唐置羁縻州;宋为禄州羁廉;元置毕节驿;明建毕节卫;清康熙裁卫建县。
1993年12月1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毕节县,设立毕节市。
2003年,毕节市(县级)辖6个街道办事处、29个镇、6个民族乡,595个村委会、16个社区居委会。
2007年末,七星关区户籍总人口136.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2万人,非农业人口16.8万人,辖6个街道、27个镇、8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524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
2011年11月撤销县级毕节市,设立毕节市七星关区,以原县级毕节市行政区域为七星关区行政区域。
区划沿革七星关区洪山路2013年07月,七星关区对部分社区、街道办事处进行适当适度的行政区划调整:
将市西街道办事处的金桂、桂花、洪山、兰苑、环南、拥军6个社区划归洪山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驻环南社区;
增设麻园街道办事处,将现市东街道办事处的双城、望城、双树、麻园、杨家塘5个社区划归麻园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驻麻园社区;
增设碧海街道办事处,将现海子街镇的平桥、砂锅、前所、龙滩、店子、蚂蝗、沙地、西冲、邵关、梅子沟、石榴口、彭家寨、张家寨、尚家寨、丁家寨、胡家院、陈家院、柏杨林、马过河19个村划归碧海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驻邵关村;
撤销流仓桥街道办事处,设立碧阳街道办事处和德溪街道办事处。碧阳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流仓桥办事处的大兰、流仓2个村,办事处驻大兰村;德溪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流仓桥办事处的碧玉、后河、德沟、甲秀、烂泥5个村,办事处驻后河村。
现行区划
2014年6月,七星关区辖10个街道、24个镇、2个乡、6个民族乡:市西街道、市东街道、观音桥街道、三板桥街道、大新桥街道、麻园街道、洪山街道、碧阳街道、德溪街道、碧海街道、对坡镇、小吉场镇、杨家湾镇、大银镇、田坝桥镇、龙场营镇、撒拉溪镇、林口镇、水箐镇、青场镇、清水铺镇、田坝镇、朱昌镇、亮岩镇、燕子口镇、鸭池镇、层台镇、何官屯镇、长春堡镇、海子街镇、生机镇、普宜镇、放珠镇、大河乡、野角乡、田坎彝族乡、团结彝族苗族乡、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大屯彝族乡。区政府驻市东街道东升路1号。[9-10]
毕节市七星关区地跨东径104°51′——105 ° 55′,北纬27°3′——27° 46′之间,东西宽120公里,南北宽80公里。东北与金沙县接壤;东面与大方县相邻;南与纳雍县相联;西南与赫章县、云南省镇雄县毗邻;北与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隔赤水河相望,总面积3414.9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毕节市七星关区地貌属中山山地类型,其组合是;高中山194. 57平方公里(折合291858亩),占全区总面积的5.70%,主要分布于黄泥、野角一带的;中中山2209.83平方公里(折合3314745亩),占总面积的64.74%,主要分布于海子街、环城、鸭池、朱昌一带的低中山811.37平方公里(折合1217053亩),占总面积的23.77%,主要分布于普宜、清水铺一带的低山197.56平方公里(折合296332亩),占总面积的5.76%。
气候条件
毕节市七星关区年日照总时数多年平均为1377.7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32%,光照最多的年份1963年为1640.8小时,最少年份1954年1116.5小时;日光百分率最少的月份1月和12月,仅19%左右,最多的7至8月,月平均为49%左右;>0℃时期为1256.4小时,占年总日照时的91.2%; >10℃期间为901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的65.4%,>20℃期间为298.1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的21.6%。
土地资源
七星关区七星关区2010土地利用现状,全区土地总面积为341097.61公顷,其中:耕地138891.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1.27%,园地886.41公顷,林地151040.35公顷,草地4696.9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114.4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608.97公顷,水域及水利实施用地1930.39公顷,其它土地29928.95公顷。
水资源
七星关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年均地表径流量为14.92亿立方米,平均每亩土地地表降水总量654.3立方米,径流量为291.4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为4.33亿立方米,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115714千瓦,在贵州省属水能资源丰富县区。
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7月,七星关区矿产资源有硫、铁、煤、锌、大理石、硅砂、铜、草炭、粘土、高岭土等20余种,其中:煤炭地质储量达42.55亿吨,以无烟煤为主,有少量烟煤、煤层4至5层,机械性能好,热量7000至8000大卡;硫磺矿储量达8.41亿吨,有铁磺、褐铁磺、菱铁磺、针铁磺等类型,品位较高,易采、易选;已探明的粘土储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三氧化铝含量平均达30%以上,其它有害物质均低于2%以下;大理石资源比较丰富,作为建筑材料颇具开采价值。
生物资源
截至2010年7月,七星关区林木资源有700余种,农作物资源有玉米、稻谷、小麦、马铃薯、烤烟、油菜籽、花生、大蒜、苎麻、蚕桑等455种,中药材有杜仲、天麻、半夏、何首乌、金银花、苦参等2000多种;花卉类400余种,此外还有蕨类、菌类和饲料类等植物资源,草种资源378种。七星关区还有独具高寒山地特色的猪、牛、马、羊等产品,沔鱼河四腮鱼属全国珍稀鱼种。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毕节市七星关区总人口1128230人。
据《毕节地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七星关区人口数为1136905人,占毕节地区的比重由2000年的17.83%下降至2010年的17.39%,人口密度为333人/平方公里。
2013年末,七星关区常住人口为113.45万人,比2012年增长0.31%。根据公安年报数据显示,年末户籍人口为154.84万人,比上年增加0.61%。根据省计生委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8.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5‰,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96.26%。
公路
七星关区地处乌蒙山腹地,位于川、滇、黔三省交通要冲。截至2010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近2000公里,东有海龙路、居二路、大纳路,南有贵毕路,西有毕纳路、毕威路,北有毕赤路,通乡油路改造基本完成,96%以上的村通公路。
铁路
横穿毕节东西和连接南北的两条国家级骨干高速公路 “杭-瑞”、“厦―蓉”和穿越毕节腹地的“成都—贵阳—广州”客运专用高速铁路(350公里/小时)毕节段全面动工,隆黄铁路叙永——毕节段正在规划之中,毕节——织金段(2010年12月23日开工)新建织金至毕节铁路自黄织线织金站引出,经八步、白布、大方至毕节枢纽毕节东货运中心站,线路全长80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全线设织金、织金北、八步、白布、大方西、毕节东等6个车站。
高速公路
毕节——威宁省级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航空
毕节飞雄机场已经开通毕节——北京、毕节——广州、毕节——贵阳、毕节——昆明、毕节——重庆、毕节——上海、毕节——深圳等航线。
综合
七星关区博泰大厦2013年,七星关区实现生产总值219.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47亿元,比2012年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5.47亿元,比2012年增长19.8%(工业增加值7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8.44亿元,比2012年增长18.2%。产业结构比为16.2∶38.9∶44.9。
第一产业
2013年,毕节市七星关区粮食总产量38.88万吨,比2012年下降6.1%。其中:夏粮14.32万吨,秋粮24.56万吨。粮食单产由上年的亩产223.85公斤下降到亩产142.67公斤,夏粮单产由上年的亩产141.01公斤增长到亩产148.70公斤,秋粮单产由上年亩产317.77公斤下降到亩产139.38公斤。
2013年,七星关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55亿元,比2012年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32.49亿元,林业产值0.89亿元,畜牧业产值15.94亿元,渔业产值0.0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4亿元。
第二产业
2013年,七星关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69亿元(不含小坝、双山),同比增长8.8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21.54亿度;原煤产量19.63万吨;卷烟219亿支;全年生产水泥122.09万吨;全年生产化肥(折纯)28.23万吨。全区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54.08亿元,增速17.79%;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54.09亿元,增速20.57%。
第三产业
2013年,七星关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79亿元,同比增长14.2%。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4%,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2.6%,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9.0%。
教育事业
2013年末,七星关区共有公、民办幼儿园62所,教职工673人,入园人数13427人;共有公、民办小学367所,有教职工7571人,小学生159686人;全区共有普通中学112所,教职工5950人,在校生93469人;全区共有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所,教职工527人,在校生20353人;全区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教职工72人,学生446人;教育年报公布,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10.5%。
卫生事业
2013年末,七星关区实有卫生机构数1342个(含诊所),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8571床,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数(不含诊所)4021人。
小河景区
小河景区为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毕节市大新桥办事处小河村,离城5公里,彝语称为“那鲁米”,汉语意为黑龙之乡。总面积28.9平方公里。景区内建有茶牌室、烙烤房、餐厅、游泳池。小河风景区以“生态、名族文化、避暑、探索”作为其四大核心主题。从七星关城区爱民广场门口出发,途经清毕路、天河路的旅游车可直达景区。
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
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市区和平路74号,建于清末。该馆是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周素圆先生的住所,也是司令部驻地。“贵州抗日救国军”是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唯一的省级抗日武装。1985年,为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省、地、市拨出专款,对司令部旧址进行全面修复。同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挂的金匾为肖克老将军所题。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