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上游,属信阳市管辖的县级地区。辖6镇14乡1个管理区、336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2000年年底,全县总人口为77万。
息县地形以低平的平原和缓丘为主,淮河横贯全境,境内流长75.5公里,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形气候。
息县土特产有香稻丸、蜂蜜。旅游景点有新石器时代的秦楼遗址、周代的青龙寺等。
息县是国家“九五”商品粮基地县、河南省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历史沿革
编辑
息县夏、商时期属豫州,周武王时封文王三十七子羽达为息侯,
大美息县(12张)
始建息侯国,国都在今息县城西南6公里的青龙寺。
公元前682年,楚灭息国置县,秦因之。西汉改名新息县,历东汉、魏、晋、南北朝均属汝南郡(国)。
西晋建立后,新息县为汝南国治。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后秦等政权据有,均以此地为汝南郡治。
南北朝时南朝刘宋、萧齐王朝,仍为汝南郡治。北魏又增置东豫州。南朝萧梁先置豫州汝南郡,后又改称淮州。东魏时复为东豫州汝南郡治所。北周时改置息州,均为州郡治所在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汝南郡,大业三年(607)废息州为汝南郡。新息县属之。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县置息州,贞观元年(627年)废息州,县属豫州,宝应元年(762年)以后属蔡州。先后为梁、唐、晋、汉、周5个王朝据有。
北宋建立后,新息县属蔡州。金朝泰和八年(1208年)置息州,以新息县为州治所在地。并移今县城。
元朝(蒙古国)元中统三年(1262)省,四年(1263)复置息州;至元三年(1266年)将新息县省入息州。至元三十年(1293)属汝宁府。
明洪武四年(1371)降息州为息县,属中都临濠府(后改名凤阳府)。七年,属汝宁府光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光州为直隶州,息县属之。民国元年(1912)直属河南省。三年属豫南道。1917年,属河南省第十三行政区。1921年,属河南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5月属潢川专区,1952年10月属信阳专区,1970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并由省人民政府7月29日正式通知,撤销信阳地区,改设地级信阳市。息县属之至今未变。
行政区划
编辑
2005年,息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许店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曹黄林乡管辖,曹黄林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李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八里岔乡管辖,八里岔乡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13年12月10日,息县辖6个镇、13个乡:城关镇、曹黄林镇、包信镇、夏庄镇、东岳镇、小茴店镇、项店镇;城郊乡、孙庙乡、路口乡、张陶乡、彭店乡、杨店乡、白土店乡、岗李店乡、长陵乡、陈棚乡、临河乡、关店乡、八里岔乡。
地理环境
编辑
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东北部,地处大别山北麓,南接大别山丘陵带,北缘黄淮海平原,东迎颍凤曙光,西送宛申余辉。 淮河绕于南,闾河围于北,犹如二龙戏珠,盘绕息北小平原。淮海平原南缘,面积1895平方公里。西距信阳市74公里、北距郑州市307公里。
地形以低平的平原和缓丘为主,呈西北向东南略为倾斜,平均海拔47米。淮河横贯全境,境内流长75.5公里。淮河以北为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88.6%;淮河以南为缓丘垄岗,占全县总面积的11.4%。
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形气候,年平均气温15.2度,年平均降雨量为946毫米,全年无霜期200天左右。
shadow
人口
编辑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70280人,其中:城关镇50585人、包信镇45398人、夏庄镇32594人、东岳镇42906人、项店镇40838人、小茴店镇54238人、城郊乡44408人、孙庙乡31982人、路口乡36233人、彭店乡31225人、杨店乡38857人、张陶乡39576人、白土店乡36094人、岗李店乡40155人、长陵乡22331人、陈棚乡20823人、临河乡31936人、关店乡45720人、许店乡18890人、曹黄林乡16339人、八里岔乡21563人、李堂乡20933人、地矿局虚拟镇6656人。
经济概况
编辑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52.85亿元,同比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81亿元,同比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3.37亿元,同比增长13.9%;税收收入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23.9%,税收占比达69.2%,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同比增长14.8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6.6亿元,同比增长4.6%,支出规模居全市第2位。
第一产业
2013年,农业基础持续巩固。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
息县农田林网设,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新挖坑塘320口,新打配机井1100眼,新挖整修排灌沟渠520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2万亩。切实抓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除险加固水库6座,新建桥涵闸2668座。全年兑付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近2亿元;争取农开、扶贫、土地整治、小农水重点县、新增千亿斤粮食等项目资金2亿多元。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70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7家,注册登记家庭农场9家,流转土地100多万亩。金丰稻米产业化集群被授予“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称号。农林牧工作再创佳绩。粮食总产量达到95.4万吨,实现十连增,我县被评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连续八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完成造林1.43万亩,通过了林业生态县省级复查。全县畜牧业产值达21.93亿元,综合实力跃居全市前列。
第二产业
2013年,全县1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45.4亿元,同比增长14.7%。主导产业牢固确立。壮大以主食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51.3%,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按照“六个一”的标准,升级改造了立翔大道两侧的企业,成功打造“绿色食品街”。峰刚、金丰两家企业荣获“2013年信阳市30高和30强企业”荣誉称号。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以企业服务办为窗口,完善了“四集中”、“零阻碍”、“马上办”机制,构建了全程代办的“绿色通道”。建立了处级领导分包联系企业制度,服务保障水平有了新提升。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在集聚区实施项目13个,累计完成投资54.7亿元,新建高标准道路1.7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32万平方米。引进北京启成世纪财务顾问有限公司,为全县中小企业提供了专业化财务服务。与建设银行、信阳银行合作建立了“助保贷”融资平台,发放贷款1900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
2013年,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县农村信用联社改建农村商业银行进展顺利。中国银行在息县设立支行,实现了国有四大银行全覆盖。全县“四上”企业达到65家,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开放招商态势良好。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招商机制,形成围绕主导产业招商的浓厚氛围。主导产业签约项目达22个,立翔“熊出没”卡通食品、峰刚金丝燕面条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预计可实现增加值3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2.2亿元,同比增长19%;各项贷款余额48.7亿元,同比增长17.9%;余额存贷比为30%,新增存贷比为40.9%。全县引进省外资金12.0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200万美元,外贸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2012年,息县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80名、特岗教师130名;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投资3700多万元,改扩建学校40所,新建或加固维修校舍35175平方米;投资2800万元,解决5.8万在校师生及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县高考本科进线人数增长25.1%,多名学生考入清华等名校;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
医疗卫生
2012年,息县新农合参保农民达81.8万人,参合率达96%,筹集参合资金1.1亿元。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和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卫生工作在信阳市综合考评中荣获第一名。
社会保障
2013年,全县新增就业751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56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补助标准稳步提高。累计支付新农合资金2.4亿元,支付新农保资金8653
息县东岳五七干校旧址万元。新开工建设廉租房567套,公租房666套,棚户区改造完成1100户。
文化事业
2012年,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文明道德示范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乡镇文化站全部建成,建成农家书屋365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交通
编辑
谯楼夜景息县南接大别山丘陵地带,北源黄淮海平原,境内交通便捷,106国道、S336、S337、S213、大广高速、信阜高速、淮息高速和宁西铁路穿境而过。南距沪陕高速25公里,西距京珠高速40公里,距明港机场70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郑州新郑机场均200余公里,特别是随着淮河息县港4个500吨级泊位航运工程项目实施,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已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航运、航空四位一体的交通网络。
人文景观
编辑
濮公山位于淮河南岸,被宋朝诗
濮公山人苏东坡誉为“东南第一峰”。境内有古息国故城遗址、秦楼遗址、赖国故城遗址等数十处省、地、县文物保护单位。古息州州衙谯楼始建成于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高9米,面积414.5平方米。
濮公山为大别山最北端的余脉,距息县城南4公里,淮河南岸。淮河在这里趋山势而三曲三折,呈反“U”字型。
方言
编辑
息县位于黄淮流域南缘,方言属北方方言,同时融入部分吴楚方言成分。总体上息县方言是北方方言中江淮次方言的一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对外交流,普通话逐渐普及,在公务、商务,汇演过程中,普通话得到广泛使用。
特产
编辑
息县的主要特产有:息县香稻丸、息半夏、息县油酥火烧、息县松花蛋、息县西瓜、息县小香瓜、关店葡萄、息县优质弱筋小麦。
息县油酥火烧
息县油酥火烧又名“油酥馍”,系风味小吃中的佳品。 息县油酥火烧以面粉为主料,掺和生猪油、香油、葱花、食盐等佐料,于铁鏊烙制加火烧而成。其制作工艺独特,操作方法古老,风味别具一格。
息县油酥火烧,相传始于明代,距今已四百余年。清光绪年间,息县烙制油酥火烧制者达数家,唯熟食世家熊明德,在名师蔡安仁的指教下制作的油酥火烧,味美艺精,久负盛名。1942年,熊明德带徒传艺,城关镇东大街彭增仁拜师求学,技艺超前,驰名中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彭增仁重操三十年前之旧艺,自开油酥火烧店。其店虽小,却顾客盈门,食后赞不绝口。
息县油酥火烧1980年3月,河南省名菜、名点、风味小吃展销大会在郑州举行。历时一个月。息县油酥火烧名家彭增仁应聘前往,临街起灶。当众操作,献技献艺,制作的油酥火烧,各地旅客品尝后,纷纷称赞。这次展销的全省150种风味小吃中,有71种被评为名吃。息县油酥火烧则名列前茅。
1983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食指南》一书记载:“息县油酥火烧为名小吃,其外形椭圆,细丝盘绕,色泽鲜艳,拿起即碎,酥脆甜香,十分可口。”
息县小香瓜
息县曹黄林乡、八里岔乡以独特的地质和典型的气候环境生产出的“小香瓜
息县小香瓜”堪称豫东南一绝,果品具有“香气浓郁、甜而不腻、松脆可口”的特点,深得大众喜爱。2005年被河南省农业产业一体化办公室批准为省级特色农产品——“小香瓜” 种植基地。
著名人物
编辑
马援、息夫人、李若星、顿福之、于文彬、周柱臣、廖政国、杨金山、陈希成、张铭 、隐剑、赵浩生、柳兰芳、廖进平、张铭、周孟策、谷正芳、刘英才、黎原、孟瑾、周达吾、夏述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