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河南政府网 > 三门峡政府网 > 渑池政府网
中文名:

渑池县政府网

官网:
mianchi.smx.gov.cn
地址:
暂无
车牌:
豫M
区号
百度分享
分享到:

渑池县政府介绍

渑池县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濒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隔河相望,南与洛宁、宜阳相连,东裹义马与新安为邻,西界崤函与陕县接壤。县城距省会郑州170公里,距西安300公里。

地理座标在东经111°33′112°01′,北纬34°36′35°05′之间。东西宽43.5公里,南北长52.8公里,总面积为1421平方公里,总人口35.2万人(2012年底)。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全县辖5个镇,7个乡。

渑池县是河南省经济管理扩权县、对外开放重点县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位于"郑洛工业走廊"的西端,已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冶金、建材、耐材基地。历史沿革

编辑

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黾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今县城西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

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此外,秦王还在此地会见过赵王,由此发生了赵王与蔺相如在渑池机智地与秦王会见的故事。西汉黾池亦名彭池,属弘农郡。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属恒农郡。晋代属弘农郡。北魏置渑池郡,辖俱利、北渑池和西新安3县。置恒农郡,辖崤县,领有今县西部一部分。后置宜阳郡,以西新安县归属之,也领有今县东部。东魏置金门郡(

渑池县风光1改宜阳郡),辖南渑池县,领有今县南一部分。西魏恒农郡下,复置渑池县。北周时,渑池县先后属同轨郡、河南郡,改南渑池县为昌洛县(后改洛水县),沿革为今宜阳县。

隋初渑池县属熊州,大业二年(606)改属河南郡。义宁元年(617),又改属宜阳郡。唐初在渑池境内置谷州,辖渑池等3县。贞观三年(629)更县名为天池,移治双桥镇(即今县治)。显庆二年(657)废谷州,天池改属洛州(后为河南府)

五代时复渑池之名,属京西河南府。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金初属河南府(后改中京金昌府),兴定元年(1217),渑池改置韶州,辖永宁、宜阳、沔池、利津4县,其中后2县均在今县境内。元代废韶州,复为渑池县,属河南府,后改属陕州。

明、清属河南府。明代县名亦称沔池。民国时期渑池先后隶属河洛道、豫西第三行署、河南省第11行政公署。

1944年春,日军侵占豫西后,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南渡黄河,在渑池建立抗日根据地。19452月,成立渑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豫西二专区。19478月,成立渑池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太岳区第五专区。19483月,渑池获得彻底解放,改属豫西一专区,又改属七专区、三专区。19493月,属河南省陕州行政公署。1952年归洛阳行政专员公署。19864月归三门峡市管辖。

行政区划

编辑

渑池县辖5个镇、7个乡:城关镇、英豪镇、张村镇、洪阳镇、天池镇、仰韶乡、仁村乡、果园乡、陈村乡、坡头乡、段村乡、南村乡。共有居委会10个,行政村235个。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地理环境

编辑

地形

渑池县基本属丘陵山地,北部是以东崤山为主的山区,南部是以西崤山(又称南大岭)为主体的丘陵地区,中部是涧河盆地。境内最高处为韶山,海拔1463;最低处为黄河谷地,海拔只有198米。主要山脉有韶山、岱嵋山、熊耳山。

气候

渑池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 ,年均降水量662.4毫米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冬季最少。年平均日照时数2362.2小时,有效积温为4046.4℃,无霜期216天。2000年,渑池最高气温39.3℃,最低-11.6℃,总降水量502.5毫米,降水天数为97天。渑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多种农作物和果类的生长。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发生频率83.7%)、冰雹(发生频率为32.6%)、干热风(年平均1.8)、大风(年平均21.6)

水文

境内主要河流有涧河、洪阳河、涧口河等,统属黄河流域。黄河自境内西北的槐扒村入境,至东北的关家村东1.5千米处出境入新安,境内流程58.5千米。

自然资源

编辑

2008年,已探明矿藏有:原煤、铝矾土、硫铁矿、水泥灰岩、石英砂岩、重晶石、磁石、硅石、大理石、铸型砂、耐火黏土等30余种,总储量达30多亿吨,品位高、易开采。其中,坡头乡贾家洼铝矿石品位居全国之首,石英砂岩、硅石、铸型砂储量和品位居全省第1。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达6亿吨,县内的地上(黄河及其支流)和地下水资源,为工业、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交通邮电

编辑

交通设施

渑池县有1条铁路大动脉(陇海铁路)、渑张、渑耿等7条地方铁路专用线(其中货物线2条、专用线3条、义煤专用铁道2)。渑池火车站设计旅客发送量14.8万人,货运量525.9万吨(其中,发送量515.4万吨,到达量10.5万吨)。洛三高速公路,渑池段全程34.606千米,占地面积223.75公顷,有桥梁10座,涵洞53道。全县有渡口7处,营运船舶10艘,净载重98.5(),载客运量达4万人()。全县公路有国道1条、省道2条、县道14条、专用线2条、乡村公路308条。全县共有营运线路23条,营运车辆1705台。其中,客运148台、货运1557台。客运量187万人(),客运周转量4379万人千米。货运量730万吨,货运周转量18200万吨。形成以城区道路为中心,陇海铁路、310国道贯东西,南阎公路穿南北,城乡公路四通八达格局邮电通信

1998年,邮政、电信分设。19986月,无线寻呼业务划入邮政局。19997月电信局又分出移动公司。20007月,中国联通渑池营业部成立,同时无线寻呼与中国联通合营。2000年,邮政业务总量达到299万元,邮路总长度达到902千米,比1990年增加500千米,县下属局所18个。199310月,开通程控电话。2000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了3270万元。全县电话机拥有量达48970部,是1990年的68倍。完成电话扩容2.76万门,交换机容量达到57156门,全县电话入户率25%以上乡()达到14个,提前达到省级电话县标准。建立数据通信线路,1995年进入分组交换数据网,1997年,开通数字数据(DDN)用话路30路。1997年底,开办因特网业务,至2000年,全县有因特网用户4762户。1993年引进蜂窝式模拟系统,开通使用移动电话。1996年,建立数字移动基站,开通数字移动电话。2000年底,移动电话用户达9522户。联通公司2000年底发展用户100户。经济

编辑

经济概况

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渑池县生产总值达1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亿元,比上年增长5.0%,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4.3%,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38.0亿元,增长15.4%,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3.5%,拉动生产总值增长6.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35.6%,工业的较快增长拉动渑池县生产总值增长4.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38.6亿元,增长11.0%,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2.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5.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与2011年相比上升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渑池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2%

第一产业

2012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5037公顷,比上年增加26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379公顷,比上年增加258公顷;烟叶种植面积3669公顷,比上年增加9公顷。

渑池县农业风光(4)

2012年粮食产量18.4万吨,比上年增产4.3%。其中夏粮总产量90402吨,比上年增产3.1%;秋粮总产量93135吨,比上年增产5.5%。油料产量22463吨,比上年增产16.4%;烟叶产量7094吨,增产7.0%;水果产量21.0万吨,增产8.9%;蔬菜产量18.2万吨,增产5.8%2012年末生猪存栏27.2万头,比上年增长6.3%,肉类总产量3.7万吨,比上年增长5.6%,禽蛋产量2.3万吨,比上年增长2.7%

第二产业

201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 15.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8.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产品销售收入4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产销率达99.7%。渑池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6.9亿元,利润47.4亿元,分别增长19.0%16.7%

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9565万元,比上年增长16.8%;房屋施工面积405490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9199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国内外贸易

201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城镇零售额达21.1亿元,增长21.3%,乡村零售额12.2亿元,增长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7亿元,增长17.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2亿元,增长20.0%。 2012年,渑池县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57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6%;对外贸易出口总额40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8%

财贸金融

2012年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6亿元,增长12.8%2012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1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亿元,增长 15.9%。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58.9亿元,比年初增加7.4亿元,增长14.4%。各项贷款余额36.6亿元,比年初增加5.8亿元,增长18.8%2012年保费收入11560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财险公司保费收入2207万元,比上年增长9.0%,财产险赔款金额1291万元;人险公司保费收入9353万元,比上年增长10.16%,人身险赔付金额2671万元。

社会

编辑

市政建设

2000年,县城区面积达到10.4平方千米,城区道路总长达76.8千米,人均道路面积15.6平方米,形成了

渑池县城风光(4)

东西以仰韶大街、会盟大道为主,南北以新华路、新兴路、文化街、双拥路为主的城市道路网络,共有东西向主干道5条,南北向主干道7条。至2000年,已建成花园式单位”12个,创建市级绿化先进单位”3个。电业大厦、会盟大酒店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开工,东西南北入市口改造基本完工。城区绿化率达到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1平方米,单位的新建居住小区绿化覆盖率达36.4%1995年,大规模的小城镇建设开始。1998年,投资2000余万元对杨村、张村、洪阳等集镇街道进行扩建,有10个乡()实现四通两建(通水、通电、通路、通话、建卫生院和中心小学)。已建成面积17.1万平方米,新建楼房72幢,新建市场用房3884间,栽植苗木143株,绿化草坪1.2万平方米,修砌排水管沟1.4万米,新建道路2.2万米,安装路灯157盏,小城镇建设规模最大的乡()是英豪和张村。英豪镇1999年对镇区进行了规划。至2000年,建成一纵两横3条街,建筑面积达72262.16平方米,镇区设立了6个市场小区,个体门店达到1200户,从业人员达1800人,吸引外地资金1800万元。新上企业4个,引进外地客商280户。张村镇2000年形成三横五纵的城镇格局,投入建设资金770万元。新修乡()沥青路163000平方米,村村通砂石公路。绿化覆盖面积达187100平方米,引进资金405万元。

电力建设

1991年渑池县投资5800万元,建成火力发电厂一期2×1.2万千瓦机组;1995年投资9 244万元建成二期工程1×2.5万千瓦机组;三期2×5.5万机组扩建工程,投资6.18亿元,两台机组于1998528日投产。2000年发电量达到7亿千瓦时。全县供电能力由年供电量1.5亿千瓦时增大到3亿千瓦时,形成自发自供的电力网络系统。1998年,农村电网进行改造。至2000年底,一期农网改造工程完成,投资7030万元。对193个行政村进行了农电入户整改工作,完成了县级电力调度通信自动化建设工程。基本实现四遥”(遥控、遥调、遥信、遥测)功能。同时实行农电体制改革,实现县乡一体化管理。农网改造二期工程正在进行总体规划。全县有35千伏输电线路73千米、6千伏至10千伏配电线路?1013.55?千米、低压线路1182.79千米、35千伏主变6台,容量494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1199/84385千伏安。有17个供电所和435千伏变电站。乡村通电率达100%,户通电率达98%

科教文卫

教育方面

1998年,通过省政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2000年,全县有小学228所、初中29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中专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成人学校16所,共有教职工3 962人,在校小学生35 614人,初中学生16 769人,普通高中学生3 188人,职业中专学生76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在校学生巩固率分别达到99.95%99.7%1993年至2000年连续8年全县高考成绩居三门峡市各县()区前列,职业高中对口招生在三门峡各县()名列第1

文化方面

1993年,改建了2 500平方米的影剧院。1999年,建成200平方米的保龄球馆,并规划渑池县体育中心。2000年,16个乡()文化站均达到市级先进文化站标准,其中5个乡()文化站被命名为河南省百强文化站2000年底,75个行政村实现四有”(有阅报栏、广播室、图书室和文化大院)。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占地2.67公顷,建筑面积8 581平方米,三馆开放后,可一次性容纳读者、参观者3 000余人()。全县有县剧团(曲剧团)1个、农村业余剧团120个。

医疗卫生方面

县乡两级共有医疗卫生组织364个,职工861人,卫生技术人员654人,固定资产总值274万元,医疗设备总值959万元。主要医院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胆结石医院、县肝胆结石研究所、城关镇医院等。

广播电视

1991年至1992年,农村广播网建设基本停止。1993年后,发展调频广播,到1994年有线广播喇叭全为调频广播所替代。渑池广播电台播出的节目有渑池新闻、专题节目和自办文艺节目等10个。2000年底,有线广播覆盖率达到99%1992年建成有线电视台,19937月正式开播,可传输6套电视节目。19934月开始自办节目,10月渑池电视台建成。1994年渑池有线电视可传输16套节目。1999年有线电视节目套数达到23个。20006月,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至2000年底,有县广播电视台1个,乡广播电视台16个,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6 200户,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水利建设

全县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限制条件多。全县基本上为地下贫水区,但其中也有相对的富水区。1991年起,在西北部山区,开始发展集雨水窖;在有水源地区,大力推广喷灌、渗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1999年、2000年两年中,新打机井35;建成集雨水窖2万个,建成果园南坪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100公顷)和洪阳镇省重点节水灌溉工程(340公顷)2000年底,渑池实有水库28座,总库容3221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2040万立方米。机电井配套273眼。实有灌区155处,有效灌溉面积5077.6千公顷,其中旱涝保收田43881.8千公顷。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800公顷(含复灌面积)。主要节水工程有:“121”微型集水工程、洪阳333公顷节水灌溉示范区、天池镇水泉洼半固定100公顷喷灌工程、喷灌机灌。在城乡供水中,至2000年,渑池有自备井76眼,采用地表水5处,主要工业、企业用水达991.8万立方米。基本解决了县城居民用水问题。至2000年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5.41平方千米,占总流失面积890平方千米的66%。治理四荒面积达11880公顷,占四荒总面积的76.5%

旅游

编辑

岱嵋山风景区

位于渑池县北部南村乡西山底村境内,东临新安县,北临小浪底库区,距渑池县城55公里。该景区有相对高度差别不大的16座山峰组成,依次为梳妆台、南天门、钟峰、望相峰、月老峰、抱犊峰、凤凰岭、燕子峰、金坛峰、睡仙峰、息壤峰、千佛山、万佛山、大独立峰、小独立峰、元帅寨。山脚下柏帝庙中有一周代古柏,高27.5米,胸围9.5米,遮天蔽日,枝繁叶茂,黛色参天,号称黛嵋帝柏。景区内行车路、观光步道、中心服务区、滑道、缆车等配套项目及黛嵋庙、小浪底水库观光游、西山底农业观光园等。

五凤山风景区

五凤山风景区位于渑池县仁村乡境内,314省道横贯东西,景区东临洛阳青要山风景区,西接韶山森林公园,北与仰韶大峡谷为邻,总面积4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十大景区、百余个景点,主峰凤冠顶海拔1206米。这里有二龙珠、安乐寨、木兰山、点将台、鸡仙洞、凤山峡谷、一线天、九龙洞、卧虎山、天然大溶洞等自然景观,、还有陕州行署旧址、雪白民居、马刨泉事变遗址、凤山寺等人文景观。景区主服务区及配套设施,各景点开发,主服务区至各景点道路、步道及配套设施。毗邻314省道,水、电、通讯设施齐全。

黄河丹峡风景区

黄河丹峡风景区位于晋豫黄河大峡谷小浪底库区中段、渑池县坡头乡境内,距渑池县城35公里。景区整条峡谷由红色的石英砂岩组成,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峡谷长8公里,宽2-30米,海拔落差200-600米,景区整体形成“U”字型,谷内怪石林立、峭壁千韧、古树参天、飞瀑湍急,汇集了奇山、怪石、险谷、清溪、深潭等多种奇特的自然景观。黄河丹峡以一日走进峡谷,一日览尽黄河为形象定位,打造黄河文化体验的峡谷观光旅游景区。道路拓宽硬化等基础项目,黄河漂流、空中飞车、纤夫绝唱、小浪底观光游、黄河蹦极、丹峡攀岩等景区配套项目以及石佛峡、锥子山、凤凰山等旅游开发项目。景区主干道已铺设砂石路,观光栈道、步道及游客服务中心已建成。有120座游艇一艘,小型游艇2艘。

古秦赵会盟台

古秦赵会盟台位于县城西南1公里处,在渑水、羊河汇流的台地上,解放军驻渑池某部军营门口。盟台夕照是渑池八景之首。会盟台饱经沧桑,历代不断予以修葺、重建。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知县王之都建亭于台上,后毁于兵燹;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知县甘扬声重建碑亭,后又遭损毁。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和章士钊等倡仪重修,由陆军军医监郭昌锦主持,历时4年落成。台呈梯形立体,四面各砌石阶,顶部竖一碑塔,呈四棱锥形,高2米,每面宽38厘米,东面镌刻蒲城寇遐隶书古秦赵会盟台六个大字,其余三面镌刻的是章士钊所书本人填写的《唐多令·景蔺》词一首以及卫立煌、郭昌锦撰写的《重修秦赵会盟台记》和《重建秦赵会盟记》。文化大革命中,会盟台遭受破坏,护台基石和四面台阶被全部拆除,唯存台顶碑塔。1985年县人民政府在原存遗迹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地平至亭顶高22米,其中台高14米,东西两面各砌台阶52级,台上亭高8米,系双层八角挑檐尖顶式仿古建筑,亭正中竖一四方碑碣,西面为重修古秦赵台碑记,东、南、北三面分别为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肖劳的题词。

著名人物

编辑

张玘(qǐ)(?1162),字伯玉,河南渑池阳壶(今南村乡洋湖村)人。南宋初,动用家产,招募新兵,先后随宋将翟兴、董先、岳飞等抗金,屡建战功,官至御营宿卫前军都统、爵亲卫大夫。后在海州之战中牺牲,被追封为清远军承宣使。

曹端:(1376—1434),字正夫,号月川,河南渑池人。他生活在明朝初期,是我国明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其学以躬行实践为务,而以存养性理为大端,对理学重要命题多有修正、发挥。《明史·曹端列传》称他为明初理学之冠

张汝光:(1914—2000),原名张汝秀,河南省渑池县张村镇荆村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